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誓当愚公,脱贫攻坚必能感动“上帝”
崔文佳
//www.workercn.cn2015-12-0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脱贫攻坚犹如移山,必须精准把握,全力投入。再提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强调那么一股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未来五年的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要觉悟,既有想法也有办法,既有说法也有做法,拿出愚公移山志,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近日召开。在这场被媒体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扶贫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在会上,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下脱贫攻坚责任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指标,也是我们党对人民、对世界的郑重承诺。决胜阶段已至,从现实任务来看,贫困无疑是最大短板。一来,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5年的减贫时间,如此艰巨繁重的任务,在国际上并无先例。二来,脱贫攻坚先易后难,如果说扶贫本身就是硬骨头,那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则是硬骨头中的硬骨头,常规思路和办法恐怕难以应对。再提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强调那么一股攻坚克难的精气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脱贫攻坚犹如移山,必须精准把握,全力投入。未来五年的脱贫攻坚战,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于精准。这源自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源自对现实形势的准确把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几十年的扶贫实践,我们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问题上,认识越来越清楚,思路越来越明确,政策措施也越来越向精细化、精准化努力,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要让目前尚存的贫困人口完全脱贫,大水漫灌式的老路已行不通,按照具体不同的情况,进一步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子才是务实之举。实事求是地吃透真实情况,采取过硬的、管用的针对性举措,将政策好钢用在刀刃上,才能真正摘掉贫困帽。

  愚公最终能够移山,在于志向远大、信念坚定,也在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精准扶贫,找到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与财富源泉尤为关键。我们国家的扶贫开发,不是小规模的、不定期的慈善救济,而是成建制、有计划、有组织的国家行动。无论是扶贫资源的动员和调配,还是具体项目的实施和推进,往往带有强烈政府主导色彩,制度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但也不容忽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只贪恋附着在贫困帽上的各种政策红利,贫困被当成了向上面要扶持要资源的理由,闹出了“争当贫困县”的笑话。前车之鉴不少,提醒我们要系统谋划,建立长效机制,力争避免资源虚耗。说到底,就是坚持标本兼治,按照“五个一批”的战略安排,以“授之以鱼”解眼前之困,以“授之以渔”谋长久发展。

  有言道: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首先要觉悟,既有想法也有办法,既有说法也有做法,精准扶贫自然会“落地生根”。因此,如何以制度激发党员领导干部的热情动力,实现“四两拨千斤”的良好效果,值得我们思之行之。当下,中央对于脱贫攻坚的决心空前坚定,不少党政负责人的“军令状”也已立下。所谓“军中无戏言”,督查问责与奖励提拔机制也应逐步完善起来。反过来看,党员领导干部也当有这样一份自觉:我们党的百年奋斗目标也是自己的事业理想,能参与其中并助力其实现,何尝不是一种光荣。“为官避事平生耻”,拿出愚公移山志,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作为。

  “任重道远”,道尽中国摆脱贫困的责任、走出贫困的艰难。在这个伟大进程中,“士不可以不弘毅”。愚公移山的寓言告诉我们,下定决心、久久为功,就能感动“上帝”。现在贫困就是压在7000多万贫困人口头上的大山,以更科学的精准扶贫定位、更长效的精准扶贫策略、更完善的领导干部工作机制坚持下去,我们也定会感动“上帝”。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