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新华社:雾霾面前,相关部门岂能避重就轻
//www.workercn.cn2013-11-07来源: 新华社
分享到:更多

    近日,京津冀一带再度遭遇严重雾霾污染。据中国气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创52年来最高。雾霾天气频繁出现,而且范围还在扩大,无论东西南北都没能幸免,广西柳州、湖南长沙甚至海南等众多南方城市都遭遇了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

    昔日在文学作品中颇有浪漫意境的“雾”天,如今却让人们避之不及。而最让人担忧的是,雾霾正频频造访,几乎和刮风下雨一样,成为生活的常态。或许你计划这周末带孩子外出郊游透透空气,因为雾霾来临被迫取消;学校里原计划召开的运动会,会因为雾霾推迟。

    雾霾大举侵入了人们的生活,但公众对雾霾的成因、源头甚至是危害,都还显得处于茫然、无助之中。对于雾霾来袭,气象部门的解释大多是因为特殊地形结构、污染物易积累等原因;又有政府部门出来说,因为街头烧烤、工地扬尘等原因导致PM指数升高。甚至还有新闻说,因为城市居民炒菜油烟导致雾霾。

    上述说法不少显得有些笼统牵强,让人怀疑相关政府部门避重就轻。有成都人大代表质询环保局:准确的大气污染源到底搞清楚没?人大代表尚且云里雾里,普通老百姓岂不是更是迷糊?

    每当雾霾来临,气象部门便发布蓝色或红色预警、政府采取机动车限号等应急措施。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空气重污染的应急预案。但对于公众来说,每次重复预警——限制——解散——再次来袭这样的“流程”,显然是不够的。面对很多似是而非的专家解释,面对许多含混模糊的投资规划,面对迟迟不见动静的治理方案,公众在越来越多的困惑中更趋焦虑。

    要缓解公众质疑、不辜负百姓期待,政府部门应调研应更加深入详实,信息披露更加透明科学,污染治理更注重长远规划和落到实处。毕竟,人人都需要在蓝天下自由呼吸。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