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土”的本色
翠微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 求是网
分享到:更多

  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因逃难而周游列国,一日,他饥饿难耐,向乡下人讨要食物,而乡下人却以嘲弄的方式递给他一块泥土,重耳听从谋士狐偃的建议,将此事视为吉兆,并恭敬地接受了泥土。最终,重耳成为晋国国君并称霸中原,其本人就是威名赫赫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反动派也曾将“土”送给过共产党——蔑称共产党为“土共”、“土八路”,可正是共产党始终坚守着自身“土”的本色,始终保持与广大工农阶层的血肉联系,才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中国革命事业与建设事业的领导者。而这种“土”,其实就是人民性的本质体现。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共产党所坚持的正确工作方法,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共产党所代表和维护的也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因为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共产党也才能够不断开拓革命的新局面。如果没有让革命果实惠及广大最底层民众,共产党就不可能粉碎反动阶级的疯狂围剿,并使革命之火变成燎原之势;如果没有建立以工农为主体的最广泛统一战线,共产党就不可能打破日本侵略者的铁壁合围,并在战争的洗礼中不断壮大;如果没有掀起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共产党就不可能战胜国民党反动派,并最终夺取全国政权,迎来胜利的曙光。

  “朴素的土气,就是革命的正气。”越是优秀的共产党员,身上就越是具有“土”的本色。县委书记焦裕禄在人们眼中就是个“脱坯人”;州委书记杨善洲被别人误认为是“钉马掌的”;市委书记牛玉儒给自己的评价就是“土老帽一个”。共产党人的“土”,是心灵的回归,是智者的彻悟,是实现远大理想的航标,是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音符。

  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失去了“土气”,只追求“洋气”,最后不会让自己变得“高大上”,只能是愈加“假大空”。某位厅级领导到基层调研时,在问了当地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不知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最后调研活动也草草收工。报告会上能够“滔滔不绝”,面对群众却是“无话可说”,这种现象并非个案,现在很多党员干部都患上了不下基层,脱离群众的“机关病”。没有俯下身与群众打交道的意识,又怎能察民之所思,知民之所想呢?仅仅把下基层调研当做“走过场”,又怎能帮民之所需,虑民之所困呢?

  无论是“小康不小康,主要看老乡”,还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无论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还是“‘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说了不少的“土话”,而正是这些“老土”的语言,为人民阐明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向群众表明了反腐到底的坚定决心,给老百姓讲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保持“土”的本色,就要会讲“土话”。相比起一些官员的文山会海、长篇大论、慷慨激昂,“土话”更加通俗易懂,也更能引起共鸣。

  在到曾经插队的陕北梁家河村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用当地方言向乡亲们介绍自己的妻子彭丽媛:“这是我的婆姨。”一句“婆姨”,立刻让老区人民感受到总书记是“自己人”。在视察武汉市民之家,与一位女性市民握手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问候:“美女,你好!”一声“美女”,瞬间将总书记与人民群众的“隔膜”消弭于无形。总书记做的这些“土事”,展现的是执政为民的理念,蕴含的是赤诚为民的情怀,依托的是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保持“土”的本色,就要会做“土事”。只有多做一些与群众将心比心,换取群众真心的事情,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只有视群众为家人,视民生为家事,才能赢得群众口碑,受到社会赞誉。

  曾有某地方官员面对记者质疑反诘: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替百姓说话?还曾有某国企老总在微博上大肆叫嚣:人民政府不该是党政府。二者都人为地将党和人民割裂开来。本是身居高位者,却为何会发表如此幼稚而且荒谬的言论呢?原因就在于其潜意识里已经把自身与人民群众隔绝开来,忘记了党性与人民性内在统一的这一常识性观点。这些人职务升得高了,官位坐得久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就拉得远了,最终失去的的共产党人的本色属性,丢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共产党人本就来自于普通群众之中,保持“土”的本色并没什么不好,反倒是最可宝贵的优点。只要是土得纯粹、土得干净,就能够经得起实践和人民的检验,就能够让私欲远去,让信念坚定,让百姓称道,让历史铭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