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在精准扶贫中实现精准扶梦
方大丰
//www.workercn.cn2018-05-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去年的蜂蜜卖得一滴没剩,无法满足记者想尝一口的愿望,覃事亮很不好意思——采百花而成的“覃家蜂蜜”市场前景火爆,冲出湘北的密林深山,蔚然成为“甜蜜的产业”,覃事亮的梦想也从大山深处放飞。

  此类场景,在扶贫攻坚的漫长“战线”中随处可见。

  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因人制宜,产业扶贫被认为是扶真贫和真扶贫的有效抓手,相应涌现的“扶贫产业”则不仅仅是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致富希望,也为转型升级的经济结构增添了许多亮色。以优质产品和项目为核心,扶贫产业中涌现的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土地流转等充满改革意味的机制创新,也进一步呈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巨大潜力。

  这无疑令人欣喜。贫困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个体的贫困也充满偶然性,但寻找必然性并帮助贫困人口斩断贫根,燃起致富希望,或是精准扶贫衍生的启迪——“精准扶梦”。

  “我还是希望,家乡能够从一个贫困的地方,变为一个有梦的地方。”十多年前返乡当果农的湘西大学生谭永峰,今天特别有资格说:“除了缺乏梦想,没有一种贫困是必然的。”

  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应更加关切举国上下正在进行的扶贫攻坚战,使得那些远离现代经济体系之外的穷乡僻壤,孕育出星星点点的产业亮光——有的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有的恰如其分地回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向往”……

  精准扶贫的真谛,就在于要真扶贫、扶真贫。通过产业扶贫实现精准扶梦,则具有从根本上让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的重大战略意义。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以实现持续性的生活质量提升,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准确找到了梦想与现实融合的土壤,才能让扶贫产业开花结果。

  采访中,对口帮扶覃事亮的常德市石门县总工会干部深有感触地表示,如果当初像许多扶贫队一样,给贫困户送猪、送鸡和送牛,而不是在细致分析当地环境资源基础上,最终送了7箱蜜蜂和养蜂技术,覃事亮可能仍然在脱贫的路上循环往复。

  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庞大的资源支持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和契机,但需要警惕的是,产业扶贫需要在一开始就做到精细化而不是粗放式管理运营。已经出现的“果贱伤农”现象、蜂拥而上的风力发电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等问题表明,杜绝项目与规模的偏好,才能避免浪费有效资源,也才可能走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的产业发展陷阱。

  一些奋战在扶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直言,如何避免产业扶贫项目落地的水土不服和照搬照抄,正是当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紧贴乡村振兴战略,紧抓消费升级机遇,紧扣五大发展理念,克服浮躁与急功近利,才能真正构建特色性扶贫产业群。

  扶贫攻坚的路上,汗水在飞,激情与梦想也在飞。扶贫干部职工和创业者的孜孜不倦和创新创造力,也一定会坚定更多贫困人口的信念——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