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供给侧改革”能给百姓啥实惠
杨绍功
//www.workercn.cn2015-11-13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双十一”当天,某大型外资超市在天猫旗舰店卖出了224万升进口牛奶,接近中国人每天液体奶需求量的一成,是当天最受中国人欢迎的跨境商品。同时,日本纸尿裤、美国坚果、韩国美妆、澳大利亚婴儿奶粉都是最畅销的“海淘”单品。

  “海淘族”对外国产品趋之若鹜,不少是因为心上有本账:同样款式的纸尿裤,日本产的透气性好;同样配方的婴儿奶粉,孩子喝澳大利亚产的奶粉不上火……国人更多选择外国产品,归根到底是因为国内一些同类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双十一”之外,人们还能看到各种“海淘”奇观:去日本买马桶盖,去新西兰买奶粉,去荷兰买剃须刀……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老百姓舍近求远、万里“海淘”的日子,或许有望逐步结束。近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要求,“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这是中央财经领导小组首提“供给侧改革”,分析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国家经济调控的着力点将从由需求端入手引导消费,转向从供给端着力推动产品品质提升,以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升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供给侧改革”是一种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新思路。在经济新常态下,“三驾马车”已经显出颓势:投资收益下滑,国际需求低迷,国内需求亟须升级换代。“海淘族”兴起,正是国内需求被挤压的表现;大量外贸企业的破产和转型,则成为国际市场萎靡的风向标;而各地建设项目投资增长趋缓,也表明投资者对预期收益的担忧。社会需求侧的疲态尽显,恰恰源于供给侧的结构不良。因此,推动“供给侧改革”,正是对症下药,抓住了当前经济增长的核心问题。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淘汰落后产能。纺织工人常说,老机器织不出新花布,换花样还得换织机。当前,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资金和土地。有的产能过剩企业不仅效益差,还要依赖政府的补贴养人,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的活力。相比之下,有的钢铁企业转而生产新型特钢,有的水泥厂转型制造绿色建材,都获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因此,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才能为产业升级创造空间。

  贯彻“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应当转变传统以需求调控为主的管理手段。以楼市为例,大中城市房地产市场曾陷入屡调屡涨的怪圈,多是因为过去以限购限售等方式控制需求,导致买房难、卖房难,而房价地价却在暴涨。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了需求的升级换代,让房地产投资下滑、库存高企。同样的情况可能在汽车市场上演,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实行限购,而清洁能源汽车及适合广大农村市场需求的车型仍然不多。限购推动汽车生产逼近拐点,某种程度上并不利于汽车制造的升级。

  需求的聚焦点应该是“供给侧改革”的着力点。“海淘”热潮反映了柴米油盐方面的民生需求,工厂内迁、投资外流反映的是税费体制方面的企业需求,棚户片区、雾霾围城则反映了社会保障和生态治理的社会需求……因此,从供给侧出发的结构改革,不仅涉及宏观经济的发展,还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其着力点应该是调整各方面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供给结构,使之与各类需求的正常增长保持同步。

  “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提出,意味着各级政府必须正视需求和供给错位这一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推动者,政府管理部门应当把转变职能、提供服务、满足升级的需求作为工作目标。另外必须看到,以需求倒逼供给升级,不能等待市场效应的传导,思路提出后还需有相应的顶层设计,以确保“供给侧结构改革”目标的落实。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