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河南日报:廉价药都去哪儿了?
//www.workercn.cn2014-01-03来源: 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苑广阔

  3毛钱一支的氯霉素滴眼液,2元一支的红霉素,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已经在市场上消失。日前,一则“一千万甲亢患者遭遇断药危机”的消息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表示,由于不少廉价药品招标价长期低于成本价,企业无利可图,停止生产,我国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价格又低,疗效又好的药品,自然能够得到众多患者的青睐。但现实中,越是这样的药品,却越容易在市场上出现短缺,比如被全国上千万甲亢患者视为“救命药”的他巴唑,就在近期出现了全国范围内的严重短缺现象,甚至连一些医院的医生也开始“紧急求药”。

  按照一般的市场规律,某种商品得到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在市场上一路畅销,那么企业应该大量生产,商家应该大量进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为什么具体到物美价廉的药品身上,就不再符合这样的市场规律了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此类药品往往利润比较低,不管是生产药品的企业,还是药店、医院等销售场所,都不太愿意采购此类药品。

  而导致此类药品利润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定价机制过于僵化,一些药品的最高限价多年未变,但是生产药品的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却大幅度上升,药企无利可图,进而对此类药品进行减

  产、停产;二是在目前的药品招标过程中“唯低价是取”,一些中小药企为了顺利中标,就采取偷工减料、减少工艺环节等手段降低成本,以超低价格冲击市场,一些正规药企不愿意采用这样的违规手段进行市场竞争,结果导致一批廉价好药被挤出市场,“中标死”现象突出。

  改变这种局面,让患者能够买到价格低、疗效好的廉价药,一方面需要职能部门在严格药品审批的基础上,建立动态灵活的调价机制,实时监控药品的生产供应情况。同时要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指定品牌药企进行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补贴,确保日均费用在3元至5元的普通药、基本药有合理利润空间。

  企业有了继续生产低价药品的动力,药店、医院也有利可图,这些物美价廉的低价药品,才会重新回到药店的柜台、医生的处方。值得期待的是,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比如媒体报道,上个月初,一份名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已向各省价格主管部门征求意见。文件显示,国家发改委在酝酿制定低价药品目录,试图取消原定最高零售价,改为在日常使用费用范围内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层面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且出台管理政策,对于解决目前的“廉价药困局”,是值得期待的。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