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汇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四个结合”
//www.workercn.cn2013-10-25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为有效推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需要在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学习教育中做到四个结合,以提高理论自觉

    在确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党政领导干部的前提下,为有效推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需要在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学习教育中做到四个结合,以提高理论自觉。

    理论层面的结合

    理论层面:群众路线——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结合。群众路线包括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立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内容,而它们的思想基础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尊重实践就必须尊重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最大实际,是人民群众的需求。党的群众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历史观的统一。在群众路线教育中,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核心观点,有利于党政领导干部更好地把群众观点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从而体现群众立场,并外化为群众工作方法。

    历史认识的结合

    历史认识:建党90多年——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结合。毛泽东同志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视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同时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的法宝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绩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创造条件反映和满足群众需求、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的结果。党政领导应熟知党的历史的成功经验。而我们党之所以在20世纪50年代后犯了“左”的指导思想的错误,而导致大跃进、人民公社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其惨痛的教训,也正是在于脱离了实际和群众的需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强调尊重群众必须尊重群众的利益愿望和群众在实践中的创造,以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表达了对过去脱离群众的拨乱反正。因此,在群众路线学习教育中,既不能以改革开放否定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所取得的成绩,但也不能否认改革开放前的失误乃至错误,否则易陷入“民粹主义”而导致对改革开放的否定。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能促使我们关注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群众路线内涵的发展以及贯彻群众路线的新要求,从而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获得实效。

    现状把握的结合

    现状把握:取得成绩——存在问题——群众期待的结合。在学习教育中,要认识必要性和紧迫性,必须把在贯彻群众路线上存在的问题讲充分、讲透彻,要点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四风”。但不能简单做“命题作文”或做“填充题”,而是要注意不同领域不同领导层次的不同表现,更要从现象深入本质,揭示其背后原因。否则,必要性教育本身可能流于“形式主义”。当然,讲问题不能抹杀党在贯彻群众路线上的努力和多数党政干部的主流,以坚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信念。同时,在必要性的认识中,不仅要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更要看到群众的期待。从已发生的干群矛盾特别是某些群体性事件来看,群众对党的领导特别是党政干部的期待在发展变化,值得我们作出预判并植入教育实践活动中。

    未来思考的结合

    未来思考:作风改善——制度完善——事业发展的结合。落实群众路线的成果,依据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党的历史经验教训以及群众期待的把握,不仅需要改善作风,更需要完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经常抓、长期抓,特别是要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废止不适用的制度。”以往的经验和不足证明,制度建设更重要。如是否能设立独立的部门来协调党群关系,强化领导干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制度保障,构建完善群众利益表达和权益保护机制,等等。而这些制度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改善党的领导,不仅是巩固党的领导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需要。故要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下,来考虑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