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姜伯静:麦家能够赶上林语堂的脚步吗?
//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2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以3000字的篇幅对麦家进行了题为 “中国小说家笔下的隐秘世界”的报道。因为麦家的作品《解密》将在美英同时上市。英美两国的其他主流媒体,如 《华尔街日报》《卫报》《独立报》等都对《解密》大加赞赏。

    能够得到英美主流媒体的认可,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麦家并非是得到《纽约时报》垂青的第一个中国人,我想起了当年在美国也曾经红过、也曾经被《纽约时报》“吹捧”过的林语堂。麦家,这个《纽约时报》的“新宠”,能够追赶昔日林语堂的脚步吗?

    林语堂在美国的成功,是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中国作家难以望其项背的,我们不妨看两个例子。1934年,他的《吾国与吾民》在美国上市,四个月连印七版,登上全美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星期日书评副刊头版发表了克尼迪的书评,文章说:“他这本书是以英文写作以中国为题材的最佳之作,对中国有真实、灵敏的理解。”1937年,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上市。这本书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首位13个月,并成为美国1938年最畅销图书。一位书评人在 《纽约时报》说:“读完这本书之后,令我想跑到唐人街,遇见一个中国人便向他鞠躬。”

    林语堂在美国的成功,并非偶然,依我看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他能娴熟地运用英文写作,跟英语读者没有语言的隔阂,省去了翻译造成的障碍;二是他的文化底蕴深厚,东方哲学气息浓郁,作品有中国社会文化百科全书的味道,向海外读者比较系统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满足了一大部分外国读者的阅读好奇心。而今天的麦家,他自然有自己的优势,但与当日的林语堂相比又有太大的劣势。首先,林语堂用英语写作,原汁原味;而麦家的作品得假手译者,这样,作品在海外读者中的可接受程度自然会下降许多。其次,林语堂是个文化底子非常坚实的作家,作品中充满了东方哲学的幽默和深刻;而麦家写的基本是谍战小说,厚重程度要差得多。第三,当年的林语堂是”投其所好“,而今天我则有个疑问:国外读者很渴求中国的谍战作品吗?他们看腻了自己的”007“吗?

    这样看来,麦家作品在海外的前景并不是太美妙,想追赶昔日林语堂的脚步有很大的难度。并且,麦家新书还没有上市,媒体就如此大张旗鼓宣传,一旦上市后略有瑕疵的话,就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反而得不偿失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