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邓海建:禁止学生叫外卖,别拿安全当幌子
//www.workercn.cn2013-11-08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民大附中在学校贴出禁止学生购买外卖的通告,引发不少学生热议。对于这一禁令,民大附中官方通知中的缘由解释是,“防止学生误食不合格、不卫生食品等造成意外后果”。而学生们纷纷表示自有苦衷,“去哪里吃东西是我们的自由,而且学校食堂的饭实在太难吃了。”(11月7日《北京青年报》)

    不许叫外卖、不许不吃食堂菜,这是不是太过分了?9月14日,河南柘城县第二高级中学发生了一起学生打砸事件,尽管“千人打砸”之说甚为夸张,但“当时确实发生了学生与餐厅人员争吵掀翻桌椅的情况”;10月26日,“河北廊坊学生罢课抗议菜价高怒砸食堂”的网帖引发全国关注,网帖图文和手机拍摄视频显示,廊坊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大量学生聚集在校园路上、食堂和大门口等处,食堂内部分桌椅被损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转眼间,中国的学校食堂进入多事之秋。刨根究底,恐怕还是封闭式管理下的“外卖禁令”使然。搭着封闭管理的顺风车,学校食堂经营就成了“与世隔绝”的独家买卖,爱吃不吃、别无他选。这些年,基层学校在半市场化的进程中学得“油嘴滑舌”,招投标的猫腻、定价议价的把戏,学校食堂也不同规模地上演过。于是带来双重问题:一是因为缺乏竞争,饭菜质量与口味“与世隔绝”,学生怨愤久矣;二是食堂服务人员往往是裙带关系上岗,基本上是没有什么服务质量可言,学生花钱埋单之后,可能还要附赠“傲慢与偏见”,在消费维权意识高涨的年代,学校的食堂窗口时常成了校内矛盾的导火索。

    学校食堂这个垄断买卖,因为“深居”校内,不愁没市场,不怕有监管。道理很简单,如果校方与食堂本身就是“利益合体”的格局,学生餐饮权益从何保障?当然,办法也不是没有,一是学校可以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物价监管委员会,学生能力不够的,还可以考虑家长成员组成;二是打破校园食堂垄断格局,要么允许学生叫外卖,要么建立竞争有序的校内餐饮市场。至于所谓“担心校外就餐吃坏肚子”的幌子——如果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周边的餐饮行业上点心,“担心”又何至于成为垄断的借口?

    校内做不出物美价廉的饭菜,逼着孩子玩“佛跳墙”,于是,乖巧的忍耐一下了事,忍不住的迟早要激化成各色矛盾冲突。只是,教会孩子选择安全的饭菜,本就是“教会生活”的题中之义,果真如是,何苦劳烦校方越俎代庖地画地为牢,为校内餐饮垄断张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