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司马童:谁给市民不必谈“碗”色变的信心?
//www.workercn.cn2015-12-21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仿瓷碗因其轻便、耐摔、价廉等的特点,如今已经成为不少快餐店、小饭馆的“标配”。而有的父母,也会用它给宝宝作“练手”。但网上流传,添入违规原料制作的仿瓷碗,有可能是释放甲醛的“夺命碗”。近日,媒体联合相关部门随机采购和检测发现:送检7只仿瓷碗,其中5只不合格,4只甲醛爆表。(12月19日《现代金报》)

  有道是“食品安全大于天”,各级职能部门面对类似现实隐患,理当闻风而动、标本兼治,让消费者用上放心餐具。不过,有专家向记者解释,“以三聚氰胺和甲醛作为原材料生产仿瓷餐具是一种成熟的工艺,相关材料聚合反应后成为一种高分子材料,使用时还是比较安全的”,意即市民不必谈“仿瓷碗”色变。话虽如此,我却要问:市民们的信心又从何而来?

  从媒体报道可知,市场上的一些仿瓷碗或存“夺命碗”之忧,关键原因是出在原材料使用上的以次充好、随意替代。据国家2006年出版的《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生产许可教程》规定,严禁用尿素甲醛树脂替代密胺树脂生产制造仿瓷餐具。因为用尿素甲醛树脂制作的餐具耐湿热性较差,当其与热的流质食物接触时,容易析出致癌物,会对健康带来巨大隐患。然而,由于价格因素和消费者的不知实情,违规生产的“带毒”仿瓷碗鱼龙混杂、不在少数。

  笔者检索发现,别让仿瓷碗成为“夺命碗”,可说早有警示。比如,2009年4月12日,央视《新闻30分》曝光了广州番禺沙溪国际酒店用品城大卖易析出甲醛的仿瓷餐具,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生产这些有害仿瓷餐具的厂家要么没有生产许可证,要么就是持证违规生产。内幕揭开后,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可是多年过去,在局部地区和一定范围,违规生产和销售仿瓷餐具,依然成了业内一种“公开的秘密”,这就着实让人忧心不已,亦难表宽容。

  应该说,媒体报道中一句“廉价仿瓷碗已成不少快餐店、小饭馆‘标配’”的描述,无疑戳中了广大市民百姓的痛点。这是因为,在那些地方,经营者所大量使用的仿瓷碗,往往不是从正规超市和商场购买,标有“食品接触用”、“MF”等符合严格要求的“正货”。而常常是粗制滥造的“三无”产品。换言之,假如相关职能部门缺乏严密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只是含含糊糊地宣称“使用正货尽可放心”,那么目睹和了解现实境况的普罗大众,又怎能不去谈“碗”色变?

  谁给市民不必谈“碗”色变的信心?当前眼下,“带毒”仿瓷碗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也许称不上“触目惊心”,但也绝不是轻轻松松的一句“别买地摊廉价货”,就能推卸所有的监管责任,或是让百姓感到满意认同。“三鹿奶粉事件”的前车之鉴并不遥远,如果仿瓷碗成“夺命碗”的忧虑和危害,也要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才去真正重视,才去强力解决,那就不是什么“管理的福音”,而更无妨说是一种“担当的悲哀”了。

  走笔至此,我倒若有所思:那些“性命攸关”的仿瓷碗之忧,要是能与负有监管责任者的工作“饭碗”紧密关联、无缝对接,市场上、经营中“劣碗”“毒碗”的泥沙俱下,或许会能立竿见影地明显改观和改变罢。(司马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