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杨公振:别给搜救失联飞机添乱了
//www.workercn.cn2014-03-14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整个社会本身已经够脆弱的,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虽然造谣的人是极少数,但是能甄别谣言真假的人也不多。谣言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它承诺给人们虚假的美好,甚至一切都因这虚假而起。

    马来西亚航空MH370航班13日进入失联第6天,外界不断涌现的猜测、流言、小道消息纷纷指向大马,各方期待吉隆坡给出答案。而记者在吉隆坡国际机场获悉,很多猜测为不实消息或难以证实。(中新社3月13日)

    今天网络疯传据称来自CNN的一则报道:失联客机系8日凌晨被马来西亚军方击落,“吉隆坡特派记者ONEJOYO报道”。而多天来一直在吉隆坡采访的CNN资深主持人吉姆·克兰西说:“我们没有报道这样的消息,这里也没有名叫ONEJOYO的本台记者。”另有报道称,吉隆坡警方12日晚对失联航班一名飞行员的家进行了搜查。中新社记者在吉隆坡国际机场电梯门口向马来西亚警察总长巴卡尔询问此事,但未获证实。

    就在这6天,全球谣言乱飞。可恶的是,这些谣言通常还有鼻子有眼,让一般人很难辨别。“某某新闻社的某某记者说”人们没工夫也没法子去上CNN的网站检查他们的头条新闻是不是这个,要确定有没有这个“某某记者”更只能交给官方机构来做。

    所以,马来西亚航空不仅得忙着搜救失联航班,同时也不得不频繁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的内容与众不同的是,马航并没有什么进一步信息可以公布,而是要抓紧时间辟谣,否则全世界都被误导了也说不定。越南就是,在频繁地被假消息“忽悠”之后,决定等马方有了进一步确定消息再继续救援。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论是“飞机被完好找到”,还是“发现疑似碎片”,谣言利用了人们急迫的心理和缺乏的常识,瞬间传播开来,连许多大V甚至媒体都被误导得团团转。一则在网络论坛上发布的帖子就散布了“机组人员与乘客奇迹生还”的谣言,被发现不实后,楼主不仅没有删除自己的错误,仅仅是在下面追加了一条说明,意思是表达自己的“好心期盼”。

    这就跟借着“爱国无罪”的荒谬逻辑打砸抢一样,只不过发生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我们期盼奇迹发生,更需要一个真实的结果。一次次虚假的好意把人们的心抬起,经过粉碎后又让人们重重地摔到地上。整个社会本身已经够脆弱的,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谣言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它承诺给人们虚假的美好,甚至一切都因这虚假而起。

    在这种时候,好心期盼绝不代表可以肆意在公共场所制造虚假信息。正是因为网络的虚拟性,让这些没头没尾的谣言能够得到传播。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人如果在王府井大街上大喊“失联飞机找到了”会遭到怎样的质疑和询问。网络一个虚拟的ID把人们从真实隔开,想说什么似乎都与真正的责任隔了一些距离。这一段距离,就让一些人渐渐地开始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看到自己制造的谣言得到传播,甚至还抱有一些“自豪”的心态。这些造谣的人,完全是在添乱。

    这也许来自一种“自欺欺人”本能心态。这几天同样在网络上流传一则谣言,题目叫《“时空隧道”之谜》,它的伪装性超强,比涉及CNN的那则谣言还具体。因为网络上出现的是照片,我们可以看到它来自《人类神秘现象(世界卷)》第49页。

    文中提到,1990年9月9日,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卡拉加机场发现了泛美航空公司的914号航班,该飞机是1955年7月2日失踪的,据此已经35年,飞机上的乘客全都活着,依旧年轻,结论是飞机穿越了时空隧道。文中最后还确凿地说“美国警方和科学家们专门检查了这些乘客的身份和身体,认为这不是闹剧,而是事实”。

    这篇文章出自书中,时间地点航班编号都说的有鼻子有眼,谁会质疑呢?况且现在人本身就对书本上的东西有种天然迷信,有些人不会独立思考,成了人云亦云的墙头草,人多了,甚至长成了墙头草坪;有些人则是无端怀疑,成了作家刘擎笔下“战无不胜”的阴谋论者。

    回到我们前面提到的“时光隧道”事件,其实也是一条彻头彻尾、被杜撰出来的科幻故事。果壳网的一篇解读说明了真相:事件中提到的泛美世界航空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在1991年破产,“时光隧道”事件也就“死无对证”了,但是根据历史资料,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空难记录办公室的网站中收录了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地的大小空难,甚至很多没有人员伤亡的小事故也都记录在案,这份资料显示1955年7月2日当天,全世界并没有发生任何空难。同样,在英文网络中如果搜索这一事件的关键词,得到的结果也大多是一些中文网页,英文报导、文献、书籍几乎都没有记载。结论,只能是粉碎谣言。

    我们费了这么大劲,成本高昂地才能证明一条谣言确实虚假,可是制造一条谣言却毫不费力,罗列甚至人为制造几个巧合,或者打几个字就完成了。因为证明不存在,比证明存在本身就困难得多。

    虽然造谣的人是极少数,但是能甄别谣言真假的人也不多。在一条“看起来很真”的消息面前,公众是盲目的,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属于本能无法改变,唯一能够衡量真伪的坐标系就是科学。在这种时候,多看看科学网站,看一些值得相信有所出处的纪录片非常有助于增进我们判断的依据。除了不断用可靠的知识武装自己,想想看,也没有什么别的法子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