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屈金轶:技能型高考落地尤需转观念
//www.workercn.cn2014-03-24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就是现在的学术型人才的高考。技能型人才的高考和学术型人才的高考分开。“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  (3月23日《长沙晚报》)

    如今,在部分普通高校毕业生感叹找工作难的同时,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却成就业市场的“香饽饽”。实行“二元制”高考模式,有望改变“全国一张卷”按分数招生的格局,提高技能型人才比例,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缓解普通高校就业率走低和企业用工荒并存的困局,无疑值得点赞和期待。

    对改革后的美好前景,我们可以憧憬,但是更多的是要多多预想未来的困难。困难就是转变观念。高职院校向来被视为高等教育的“鸡肋”,去年有“纪大炮”之称的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就曾称,现在职业教育简直成了“平民教育”的代名词,几乎没有市委书记、市长与县委书记、县长的孩子上职业院校。纪宝成一语道破了职业教育的尴尬。类似认识,如“差生的集中营”、“普通高校的落选生”,不仅存在于学生之中、家长之中,也存在于高校教育界里。如此观念不改变,技能型高考的生命力就不容乐观。

    事实上,目前职业教育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考试改革后,未来技能型高等教育机构的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及教育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此类院校的吸引力与家长的选择,若授课教师无多少技术实践,自然难以教育出一流的学生。其次,校企之间紧密关系的建立也有待时间去完善,在校企脱节的情况下,学生要么僵化地学习,要么成为企业“义务工”。此外,技术类人才有没有可靠的就业保障和稳定的成长空间还有待市场检验。投入与产出会不会严重失衡,技术类人才会不会沦为“高级蓝领工人”,部分家长与学生发出这样的疑问。

    有专家指出,消除“职业教育”偏见从来都不只是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市场和经济命题。据称,在瑞士,三分之二以上的中学毕业生选择上职业学校或进入企业当学徒工。一个原因是,在瑞士,学徒工也能当上总裁。瑞士的世界著名包装机械企业博思特公司有自己的学徒工学校,博思特公司的几任总裁和大多数中层领导人都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而从我国现实来看,千万别指望人们的观念转变能一蹴而就,让职业教育从“平民教育”到与普通高等教育“平起平坐”,本身就是个漫长的过程。

    在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前提下,推出技能型高考可谓正当其时。可如果不转变人们对职业院校的习惯性认知,技能型高考的社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在技能型高考的社会效果未得到展现或获得评估前,我们必须持谨慎的态度,多审视方案是否有漏洞,把相关细节考虑得尽量周全细致。由此看来,让大众心底里接受技术型高考,或许还有待时间检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