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新闻舆论工作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冯立鳌
//www.workercn.cn2016-03-22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要建成的小康社会,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提升,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丰富的精神生活,是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又对物质生活的提升有着极大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应当“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中,新闻舆论工作为人们的精神生活输送养料、营造氛围、提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推进,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与提升,都为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挥空间。

  人们的精神状态应当是健康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状态与消极萎靡的精神状态,反映着社会的不同风貌,体现着民族的进退趋势,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着正反不同的影响。新闻舆论工作作为精神产品的供给侧,对人们精神状态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故应明确自身职责,适应社会需要;应该识别正误、明辨是非,自觉地弘扬真善美,抵触假丑恶,传播正能量,保障供给结构对健康精神生活的需求,为人们的精神生活营造良好环境。“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新闻舆论工作是服务社会的活动,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作出抉择。只有维护和保障社会精神生活的健康状态,才能“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

  人们的精神追求应当是高尚的。精神生活是伴随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而不断拓展和提升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足,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已呈现出丰盈、活跃、多元的特征。在物质文明的继续提升需要主体建设者更深厚的精神内源支持之时,人们必然产生更高的精神追求。精神产品的生产与传播,理应适应时代、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满足人们追求高尚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了我们应该崇奉的时代精神,体现着当代中国社会高尚的价值理念。新闻舆论工作应该以高举旗帜、引领导向的使命感,用多姿多彩的形式传播崇高,让这些价值理念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为人们营造出优良的精神拓展氛围。

  人们的精神气场应该是聚合的。中国社会现在正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一方面,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复杂的形势。我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凝神聚气,同心同德,集合起最大化的精神量能,才可实现民族振兴的目标。新闻舆论工作要想聚中华之气、凝民众之神、合亿兆之力,就要大力贯彻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新闻舆论为人们的精神生活营造环境、输送养料,在时代特点、传播方式和民众接受习惯发生巨大变化的背景下,这一工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会遇到新的挑战。马克思说:“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要想适应社会变化,也应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创新方法手段,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吸取人民实践中蕴藏着的优良的精神养料,以提升自身的工作成效。总之,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新闻舆论工作的使命极为崇高,责任尤其重大,任务特别艰巨。

  (作者是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