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超级工程”的力量与震撼
方大丰
//www.workercn.cn2016-07-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编者按

  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成功合龙,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主体工程完工……近来,“超级工程”捷报频传,国人倍感欣喜与自豪,因为“超级工程”往往代表了人类高端的智慧和创造力,甚至被称为人间奇迹。“超级工程”之于国家、之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于全体国民意义何在?本版今日推出特别策划,共同探讨“超级工程”背后的价值与力量。

赵春青 漫画

  如果不是怀有广阔的胸怀和“对着天上的事物沉思”的高尚梦想,很多人无法理解中国科学家从1993年起,就渴望着这样一个“锅盖”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矗立。从蛟龙深潜到嫦娥奔月,从黔东南“天眼”到跨海“天桥”……每一个堪称奇迹的“超级工程”,其实都是一座“桥梁”——沟通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桥梁,每一个“行走”在桥梁上的炎黄子孙,将会更加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

  “如果一个人能对着天上的事物沉思,那么在他面对人间时就会更加高尚。”在贵州一片群山里,安装完最后一片反射板的世界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要开启中国科学家面对浩瀚宇宙全新的“沉思之旅”,也让人想起古罗马人西塞罗的这句话。

  有人期待,这里能捕捉到引力波,或者找到外星人的踪迹。一切皆有可能。但就像爱因斯坦做梦也想不到人类今天能真正发现引力波一样,中国科学家在泥泞山区守望的,不仅仅是一片“梦想的天空”。

  这个直径500米、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被媒体戏称为“锅盖”的望远镜,毫无疑问是世界第一。其实,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跟广阔无垠的宇宙比起来,被誉为“超级工程”的“锅盖”仍然是沧海一粟。天文学家表示,加上美国的、德国的、前苏联等等的射电望远镜,人类半个多世纪通过它们收集到的“能量”,还不足以翻动一页书。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不是怀有广阔的胸怀和“对着天上的事物沉思”的高尚梦想,很多人无法理解中国科学家从1993年起,就渴望着这样一个“锅盖”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矗立。

  现在,对于这些充满梦想的中国科学家而言,就如同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所说的那句话“未来已经来临”。而一位媒体人站在FAST前也写下了同样充满哲理的文字——“FAST代表了人类的探索好奇心,希望更多的孩子来看看它,可以用他们澄澈的眼睛望向更远。”

  在争议中不断创新、创造,历史总是坚定地滚动着车轮。怀有民族复兴梦想的中国人,正在创造和引领新的历史进程。

  有人质疑:为什么耗费巨资建造一个“锅盖”而不是救助贫困山区。其实,就像若干年前,关于高铁的非议甚嚣尘上,但今天中国高铁通车旅程已经是全世界所有高速铁路总和的两倍多,高铁在中国的现代化都市和美丽乡村间“贴地飞行”——不仅创造了“高铁经济”这一全球独特的风景,也载荷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共赴小康的梦想。

  是的,未来已经来临。就像前述媒体人描述FAST所带来的震撼感受一样:“带着科幻与未来色彩,500米直径的银灰色镜面,自信地伸展开,在它巨大的身下,是郁郁葱葱的南国草木。未来与原始、科学与乡土、宏大与细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呈现出令人震撼的美感。”

  这种震撼越来越强烈地呈现在中国人面前,呈现在那些参与设计、建造的科学家和农民工眼前。这不能不让人们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8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这里的“初心”就是一座桥梁,架设在梦想与现实之间。不忘初心,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梦想加快地变为现实,也才会有更多的中国普通民众感慨: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其实并没有那么遥远。

  1983年,一个香港商人曾经做过梦——梦想在香港、澳门和珠海之间的海上建一座跨海桥梁。也许,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个不可能实现的白日梦。但今天,这座大桥就真实地矗立在我们的眼前。饶为有趣的是,当经济专家在计算着这座大桥将要发挥的巨大经济效益时,一些当地的百姓则在憧憬中“窃窃私语”:将来穿行在大桥上的商务车司机,会不会是一个新的职业?未来已经降临,其实每一个成为现实的梦想中,都包含着中国普通民众可触摸的获得感。

  这座承载了太多中国梦想和技术难题的“超级工程”,是一座凝聚了创新精神和跨越意识的桥梁,其拼接技术难度高于空间轨道站的对接,是人类造桥技术的升华。它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也足以支撑中国建设者的光荣与梦想:港珠澳大桥是我国第一次做外海沉管,经验为零。建设者花了两年时间攻克了世界唯一深埋沉管隧道的一系列难题,成为世界上“深埋沉管结构设计”“深水深槽沉管安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攻克成堆世界级技术难题,都是中国建设者对全人类的卓越贡献。

  赵州桥风雨屹立了千百年,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与沧桑。这些年来,从蛟龙深潜到嫦娥奔月,从黔东南“天眼”到跨海“天桥”……每一个堪称奇迹的“超级工程”,其实都是一座“桥梁”——沟通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中国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桥梁,每一个“行走”在桥梁上的炎黄子孙,将会更加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

  中国奇迹其实是全人类的奇迹,如同中国梦想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憧憬一样。将来,行走在跨海大桥上,会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像那些在贵州山区的天文学家一样,面对浩瀚的苍穹而沉思?甚至,有人会想起英国哲学家、预言家汤恩比曾经的梦想:“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中国。”

 

【科技创新篇】科技实力,让我们拥有实现梦想的信心

 

国民经济篇】“超级工程”的当下效益和长远使命

 

专家、外媒的看法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