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开创合作共赢的“黄金时代”
——写在习近平主席启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
国纪平
//www.workercn.cn2015-10-19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三)

  中国同英国、同欧洲的关系从历史中走来。回望近代以来一百多年,以至过去五百多年的岁月,可以发现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历经了何等巨大的变化。

  中国同英国的关系,是近代以来中国同世界关系,尤其是同西方关系的一个缩影。中国近代的耻辱是从英国舰船的隆隆炮声中开始的。一个西方新兴工业大国用坚船利炮打碎了天朝的世界中心之梦,也由此唤醒了一个古老东方国家独立富强的现代化之梦。

  然而,时代变了,中国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变化,并且牢牢把握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中国奋发图强实现发展,没有像以往的列强那样,以自己的强大来反制那些曾经侵略、压迫过自己的国家。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改变了长期主宰国际关系史的“零和游戏”规则。

  一个发展起来的中国,日益成为机遇创造者。竞相抓住中国带给世界的机遇、同中国一起合作发展,正是当今世界一大潮流。一年一度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舞台上,中国与英国之间展开的互动颇具象征意义——英国选手连续5届在“汉语桥”全球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曾经的总决赛特等奖获得者、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毕业生蒋思哲如今正在北京创业。在他看来,通过中文学习这把钥匙,可以打开的不仅只有一把锁。

  2l世纪的今天,人们应该在什么样的思考框架下审视中英关系、中欧关系?回答这一问题时,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人士开始从国际格局演变、全球治理变革等宏大视角出发,强调中英关系、中欧关系的重大全球影响力。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联合体,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在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等事关全球稳定的关键性问题上,双方有着重要共识。作为世界上两个重要经济体,中欧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为中欧乃至亚欧两大洲深化互利合作、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创造了重要契机。作为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中欧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中国主张“和而不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双方共同努力,有助于使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风尚,促进人类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欧洲外交“宿将”、欧盟前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在其文章《中国与全球治理》中提出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毫无疑问,过去20多年最具有结果意义的事态发展是中国的崛起”,“中国进入多边主义进程对于欧洲来说是好消息”。

  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欧在各自的改革之路上砥砺前行,双方互利共赢合作不断增多,中欧关系必将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给全世界创造更多福祉。

  (四)

  “21世纪是合作的世纪。心胸有多宽,合作舞台就有多广。”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欧洲期间作出这一论断,对于中英关系、中欧关系迎着当前良好势头继续稳步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当然,中国与西方国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双方关系不时也遭遇杂音、噪音,甚至是干扰、破坏。这里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西方一些人的“心胸”尚不能容下一个发展壮大的中国,更谈不上与这样一个中国平等合作、共谋发展。

  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意识形态的偏见、现实利益的误判,让一些人看不到中英、中欧相互尊重、携手并进对于双方乃至世界皆有裨益的事实。

  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对于任何双边关系发展都是一个基本条件。世界是多向度发展的,世界历史更不是单线式前进的。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和高度自觉。然而,在西方,始终有一部分人,习惯了自身在国际体系中的优势地位,喜欢以居高临下姿态对他国发展走向颐指气使。在英国,有人甚至在纯属中国内政的香港事务上指手画脚,全然不顾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对于这些做法,无论是出于情感,还是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理性思考,中国人民都断然不能接受。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不断上升,而欧洲经济因债务危机而陷入较大困难。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不能失去理性。过去几年中,光伏产品贸易风波一度使中欧贸易往来变得敏感复杂。事实证明,贸易保护主义纯属短视之举。

  处理中欧关系,离不了战略定力。在欧洲遭遇困难的时候,中国没有因为欧债危机而唱衰欧洲,而是始终致力于同欧洲同行共进,强调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努力实现互利共赢。随着中欧经贸往来规模和深度不断提升,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双方要坚持通过平等对话和友好协商共同管控经贸问题。

  习近平主席强调,中欧双方要加强在改革等方面对话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理念贯穿中欧合作始终。以这一富有远见的思想为引领,中欧关系就一定能继续保持稳定、实现发展。

  (五)

  北京与伦敦,横跨8个时区,相距8000多公里。但山海之隔,阻挡不了中英两国人民向对方伸出友好臂膀。和平、增长、改革、文明的桥梁,正在双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建造。

  10年前,以中国古代著名的爱情故事《梁祝》为主题的一座中式园林在英国亮相,让络绎不绝的英国游客领略到华夏文化独有的优雅气韵,在当年汉普顿皇宫园林艺术花展大赛评比中名列第一。10年后的今天,雕花窗和月亮门后的“蝶恋亭”与繁花似锦的西式园林交相辉映,成为两国友好的象征。

  7个月前,“很小时候就对中国抱有浓厚兴趣”的威廉王子来到中国,去上海开启英国创意节,去云南领略独特文化。“此访对我个人富有教育意义。”他告诉习近平主席,“我愿为两国友好合作,特别是青年交流作出自己努力,使两国青年加强相互了解,更多了解世界,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真诚的话语,代表了英国青年人的共同心声。

  此时此刻,涌动在英伦三岛的热切期待,再现了去年春天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大陆时的热情。人们清晰记得,习近平主席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论述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阐释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畅谈对人类文明的哲思……一次次高屋建瓴、推心置腹的演讲,受到欧洲人民高度评价,中国和平、可亲、文明的形象深入人心。

  如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所说,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今天,中国人民正在稳步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欧洲人民则追寻着几个世纪以来对持久和平繁荣的渴望。中欧双方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我们相信,中欧人民彼此走近,东西方两大文明深入交流,必将碰撞出新的火花,让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伟大事业绽放光彩。

  金秋时节,人们共同见证中英关系开启“黄金时代”,共同见证中欧关系历史新的里程碑。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