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西安晚报:莫让脱缰的技术革新加剧“打的难”
//www.workercn.cn2014-01-24来源: 西安晚报
分享到:更多

    记者近日在北京街头采访调查发现,受两大打车软件“烧钱大战”的刺激,马路上挂着“暂停牌”的空出租车越来越多,或是奔赴“抢单”后约定的接客地点,或是停在路边等着“抢单”,对于身边的招手拦车则是熟视无睹。(1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打车软件,原本为方便乘客叫车、缓解“打的难”的技术创新。然而,现实中,却常常出现乘客叫车无人回应,喊车不成反“被上车”的窘境。盖因“拦车载客”打车规则已然异化为“价高者得”的竞标游戏。其必导致,路边打车和软件订车的“机会公平”被打破,原有公共交通资源的分配矛盾亦随之加剧。

    的士行业本属于公共服务性企业,其服务价格应是政府定价,须接受《合同法》强制缔约义务的要求,既不得无故拒绝服务,更不得擅自抬高价格。然而,缺少了严格的制度约束和周密“预演”,打车软件市场便泥沙俱下,怂恿并裹挟着的士行业驶向美好初衷的反面。长此以往,该行业不仅会背负沉重的“道德污名”,势必会加剧打车难。

    不难看出,打车软件的功能异化打破了约定俗成了行规惯例,钻进了“钱规则”。打车软件反致“打的难”的背后,一方面缘于看准“商机”的的士司机,一手凭借加价服务获利,一手背靠软件公司“套补”,忽视其公共服务性;另一方面缘于拼终端用户、抢占市场份额的软件公司,不断升级“奖补新规”以“重金”拉人,亦给“逐利游戏”火上浇油。

    问题的症结有二。其一,设计上的不合理产生“制度之恶”。譬如,打车软件大量催生司机只抢单不拉活,却照样获补;发布普通订单无人接单,加价之后才有回应;呼叫次数越多,软件补贴越多。当设计方向偏离了公共服务性,其行业操守、道德底线乃至法律规范终将会被击穿,其结果必然是方便了“有钱人”,奖励了“投机者”。

    其二,管理制度上的松懈导致市场竞争行为脱缰异化。的士不仅仅标注着市场的符号,更带有公益色彩。其变相加价不仅违反国家对出租车行业监管的相应规范,还触碰了《价格法》《合同法》等法律。而对其投诉不可谓不频繁,但时至今日管理依旧粗放。纵然,软件公司与部分的士司机合谋趋利,难脱其“罪”,但管理者怠之以管、失之于宽,亦难辞其咎。

    以制度之手清理软件市场、规范的士行业迫在眉睫。作为管理者,既要尊重市场规律,更改坚守市场准则。盖因,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诚信经济。任何违背诚信、触碰法律的市场行为都应该被加以限制,被正确引导。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整顿打车软件市场和的士行业,主动出击、跟踪管理、适度惩处、依法规范,让技术创新遵循法治轨道,让公益行业回归本来面目。

    此事诚可鉴。作为管理者,唯有厘清市场化的边际,理顺市场与公益关系,紧靠法律的平台,严防脱缰之马,才能洗出市场的公益“底色”,真正还利于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