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文汇报:“门槛”拆了,如何防止“皮包公司”泛滥?
//www.workercn.cn2013-11-05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企业的诚信体系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把所有的企业都“网”入其中,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乱来,才能在拆掉注册资本这个“门槛”之后,不至于使“皮包公司”泛滥成灾

    “严进宽管”与“宽进严管”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取消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3万元、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10万元、股份有限公司最低注册资本500万元的限制。对于无数创业者特别是对小微企业来说,这是一大利好消息。可以预见,这将极大地激发民众的创业热情,给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与此同时,一个问题也摆在了面前:“门槛”拆掉之后,如何防止“皮包公司”泛滥?

    上世纪80年代,“皮包公司”满天飞的现象人们记忆犹新。一个公章、一张名片、一个营业执照,装在一个皮包里,夹着到处跑,拉业务、做生意。“皮包公司”鱼龙混杂,良莠难分,一度造成了市场乱象。设立最低注册资本的“门槛”的管理思路是“严进宽管”,将没有一定资金实力的创业者拒之门外,以免出现他们违约却无力偿付的情况,减少维护市场秩序的难度。而取消最低注册资本“门槛”的思路则是“宽进严管”,没有一定资金实力不要紧,只要你讲诚信,照样可以注册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而一旦你不讲诚信,“一处违规、处处受限”,就要付出昂贵的代价。目前,在上海自贸区注册的企业,也是实施这样的制度。这个思路无疑是正确的,它既体现了机会均等的原则,又促进企业规范化运作。关键是怎样实现“严管”?那就必须在诚信体系建设上有大的突破。

    五方面难题亟待破解

    目前,我国企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明显滞后,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难题亟待破解:一是企业信用评价标准不一致。工商、税务等部门和商业银行对企业信用的评估都是自己定标准、搞评价,虽则主观上没有厚薄之意,但客观上难免有偏颇之举。以金融系统为例,由于各商业银行都有自身的一套评价细则,对企业信用的评价差异较大,同样一个企业,在一家银行可能被评为B级信用企业,而在另一家银行却被评为A级。

    二是企业信用信息尚未实现互联互通。比如,工商部门基础数据库、央行信用记录、最高法院审判记录、海关记录等都没有互联互通,使人们无法看到一个企业信用记录的全貌,也就无法对企业的信用做出评判。

    三是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力度不够。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系统面向公众开放的企业信息很少,公众无法了解一个企业的真实情况,特别是一些进入市场较晚、经营活动较少的小微企业,可查询的信息很少,公众无法对企业的信用做出判断。

    四是法律保障力度不够。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民法通则》、《刑法》等法律都有关于信用、欺诈方面的原则性规定,但操作性不强,对违背信用行为的定义不完整,处罚条款弹性较大,无法对失信企业构成强有力的约束。

    五是企业自身信用建设滞后。很多中小企业内部没有设立信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业人员,一方面由于授信不当自己经常违约,另一方面由于对合作伙伴的信用状况缺乏了解,也屡屡上当受骗,导致经济纠纷大量出现。

    用诚信体系“网”住企业

    破解这些难题需要“顶层设计”。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必须打破行业界限;信息的披露,必须构建全国统一的查询系统;法律保障力度的提升,必须从立法环节做起;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估,必须与国际接轨。这些都需要从“顶层设计”上来解决。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设计一套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

    破解这些难题还需要法律基础和保障。涉及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主要是经济管理部门和金融单位,这些部门和单位大都实行垂直管理体制,条线清晰,各自为政,基层政府无力整合各方力量,必须由国家层面来推动。

    破解这些难题,还需要唤醒企业的信用意识。企业应树立“信用就是财富”、“信用就是生命”的理念。讲诚信,条条道路通罗马;不讲诚信,路路都是死胡同。只有信用意识被唤醒了,才会真心实意地推动自身的信用建设。

    企业的诚信体系如同一张巨大的网,把所有的企业都“网”入其中,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敢乱来,才能在拆掉注册资本这个“门槛”之后,不至于使“皮包公司”泛滥成灾。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