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漫画评论-正文
在“不作为”的背后
凌河
//www.workercn.cn2015-12-29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如果说“乱作为”是过去官风不正的主要矛盾,那么在某些干部中,“不作为”则成为当前的主要倾向,所以庙堂之高,怒斥“为官不为”,舆论之间,则是重炮猛轰“不作为”。在一些地方,“不作为”、躺倒不干、撂下不管,确实成为一些官员对于反腐纠风的“软反弹”、对于八项规定的“硬抵制”。

  这种“不作为”,一是反腐之下,从过去的“拿了好处乱办事”,转到今天的“不拿也不干、不喝也不办”,靠权寻租的“钓鱼执政”,演变为有权不行的“推脱渎职”,基层办事反而愈加无门,企业求助反而摸不到头。二是纠风一来,唉叹“官不聊生”,腹诽“谁还愿干”,精神萎靡,状态低落,更何论“那么一股劲”?他的“肥缺”干惯了,现在要回复“清白、清淡”甚至“清贫”那样一种正常的“官本位”,怎么也提不起神,只好一个“混”字。

  这是“不作为”的一种来由。但造成比较普遍的“不作为”,更多的恐怕还有一个“怕”字。有的官员也想“干”,但是思想负担过重、后顾之忧甚多,有的干部面对“百事待举”、矛盾积累,确也忧心如焚,但一要作为,就畏首畏尾,不免缩手缩脚。

  比如说改革进入攻坚期,碰体制就会有“试错”,动格局就要冒风险。但是“宽容失败、善待创新”的风气并没有形成,保护“大胆试大胆闯”的政策也远没有落实,甚至在新形势下,有的地方还将改革的失误与“以权谋私”天然地绑在一起,把“干事”的失败与“干净”的与否必然地联系起来。比如你要搞重组,要与体制外打交道,你要搞混合所有制,要与民企有来往,就先疑你三分甚至来一个“猫腻推定”。你改革有失误么?就可能遭到怀疑甚至“倒查”,你的“作为”有点“冒”么?就可能“动辄得咎”——有人说,“动辄得咎”应成“新常态”,这话真有几分道理吗?

  又比如发展仍然应是“硬道理”吧?但现在的发展不可能你好我好,有时还会要动既得利益的奶酪。我们固然应当依法推进发展,应当尽可能地兼顾各阶层的现实利益,但如果把发展一概错看成一种“政绩工程”,把干部抓发展归作于一种“原罪”,一项动迁措施一来,网络就铺天盖地猛轰,一个建设项目落地,舆论就不分青红皂白抵制,甚至将主事者给以“曝光”搜以“人肉”,这另一种“动辄得咎”,同样成为一些官员因为一个“怕”字而不敢作为的社会原因。

  我们的干部,“多数是好的和比较好的”,这句老话不知还对不对,但至少对于广大的基层干部,是应当爱护、珍惜和支持的。他们是政权的基石,是百姓的守护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个眼”,他们身处矛盾第一线,往往事无巨细、寝食不安,不能因为要“拍”,就把他们多看成“苍蝇”。作为组织,既要严格管理好基层干部,又要热忱关心他们,比如说他几天连轴转累了,开会打个瞌睡,能不能不要过于苛求过度处分?他吃两个苹果,固然不对,但能不能换一种方式教育甚至训戒,不一定要广为通报吧?我们的舆论,对于基层干部是否也不要过份苛责,更不要一棍子打死,比如他因为血糖低,上班时磕了几颗瓜子,办公桌上放了一点零食,或者自费合伙吃了一盘家养的娃娃鱼,有必要汹涌澎湃地斥责嘲讽吗?

  任何一种“不作为”都要反对,而论其成因,如果不讲一分为二,恐怕也难以对症下药地解决这个当前的“主要倾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