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真 如:考评高校教师不宜唯论文定高下
//www.workercn.cn2013-10-11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在湖南大学当了11年教师的杨飞发微博称,因未发表论文,他被学校转到图书馆工作。湖南大学人事部门表示,杨飞在科研业绩方面有“硬伤”,转岗属正常人事调整。(10月10日《长沙晚报》)

    几年前,曾经有权威媒体报道,清华大学在读博士生王某突然申请退学,理由是无法完成学校规定的毕业需发表论文数量,当时,太多的人对此唏嘘不已。如今,湖南大学讲师杨飞又因为没有发表论文,被调离他喜欢的教学岗位。论文,成了决定个人命运的“一票”,唏嘘之余,更让人深思。

    正如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所说,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可以一篇论文都没有,但他必须要能良性地影响公众,有着难以被忽略的专业地位。在国内高校,考量教师水平,恐怕也不能实施“必须发表论文”这样的一票否决制。因为,发文与否与教师水平高低并无必然关系。

    对高校而言,把教师没有发表论文看成科研业绩方面有“硬伤”,造就的恐怕只是虚假的学术繁荣和论文泡沫,离真正的学术研究只会渐行渐远。须知,撰写有质量的学术论文不仅需要时间调研,需要平静的研究环境,还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可目前,大学一线教师肩上的担子沉重,不太有富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调查研究,潜心撰写论文。与此同时,较为权威、正规的学术刊物数量毕竟有限,对论文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普通教师的论文往往无法挤进核心学术刊物。大学教师岗位的调整如果只把“发文与否”作为最关键甚至唯一的依据,群体庞大的教师队伍,对发表论文的强烈渴求,势必导致论文与刊物供求关系失衡,一些教师就会“另辟蹊径”,从而出现论文“黑市”。最终的结果注定是,于教师,劳心伤财,师德受损;于社会,科研遭亵渎,学术被污染。

    讲师杨飞的岗位调整再次凸显了建立高校教师教学的科学评价体系的紧迫性。评估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当然应该涵括是否在权威期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但绝不能唯论文实施“一票否决”。这样的评估应当建立一个综合的、科学的考量体系,每一项指标都应该设定适当的权重,惟其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客观、公平、公正。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