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精准资助”贫困学生,教师应有担当
周卫军
//www.workercn.cn2016-03-17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围绕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以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为目标,不断创新资助育人途径和方式,努力开创学生资助工作新局面。各地、各学校要全面、准确掌握扶贫部门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儿童)信息,并把这些学生(儿童)全部纳入资助范围,确保“一个不能少”。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一直都在为帮助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而不懈地努力着:对贫困家庭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补助;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生,免学费、免费发放教科书;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为农村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乘座校车补助;为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助学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还有积极发动社会力量进行各种形式的助学资教活动……如此种种,为众多家庭贫困学生摆脱贫困、完成学业、走出困境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然而,就如杜玉波副部长所指出的,各地、各校的学生资助工作还存在“平均资助”“轮流受助”、资助力度不够等现象,因此,各地、各校还要建立“精准资助”工作机制,在不断提高学生资助“精准度”上下功夫。而笔者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最关键的是要发动最基层的教师,让他们更加用心地参与到资助工作之中,而不是仅仅只作为一名受助学生名单上报者或“事不关己”的旁观者。

  据笔者了解,现在许多老师乃至班主任,极少进行家访工作,而有些家长、学生也对自己的贫困家境羞于启齿,因此导致老师对其家庭境况缺乏了解。有一次,笔者发现一名班主任,在上报贫困寄宿生名单时,竟然采取提问学生“家里是否住新房子、正在修新房子和还住旧房”来判断其家庭经济状况,导致上报了许多家境尚可的学生,而许多真正贫困的学生却并未上报,由此闹出许多矛盾。还有许多民办学校,因为学生上交了高昂的学费,老师便简单地认为学生家庭并不贫困,在上报受助贫困生名单时便仅以学生成绩或班主任喜好为依据,导致许多需要资助的学生根本享受不到应有的资助。还有一种现象便是,一些关系户靠打招呼挤占了相当多的贫困生指标,而老师也认为只要自己不贪污挪用,只要将资助资金、物资都发放到位,便能无愧于心……正是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许多的“精准资助”根本难以做到“精准”。

  可以说,绝大部分的贫困学生初始档案资料便是来源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如果他们判断失误或存有私心,便会直接导致对贫困学生的“精准资助”偏向,从而引起家长、社会不满,使学生资助工作陷入尴尬的被动局面。

  因此,笔者认为,要全面、准确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儿童)信息,做好“精准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教师还应有更大的担当。一是要加大家访工作的力度,因为只有亲眼所见、亲身所感,才能最真实地了解学生的家庭境况。二是要树立起强烈的扶危济困意识,把尽最大能力帮扶贫困学生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三是要在家长、学生中着力宣扬公平、公正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以杜绝富裕家庭冒领、强领资助资金、物资的现象。唯有如此,再加上应有的监管到位,“精准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才能真正确保“精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