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艾 丹:暴雨冲刷出城市治理短板
//www.workercn.cn2014-05-14来源: 湖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暴雨袭击。11日清晨起,6年来最强暴雨袭击深圳,石墙倒塌小车被冲走,桥梁被河水冲垮。广深铁路85趟列车停运,多列车停滞东莞,旅客苦等超过7小时。南方多个城市遭遇内涝,造成人员伤亡。

    暴雨过后,“看海、抓鱼、划船”,不再是老旧城市的专属,也不再是内陆城市的特点,它出现在了中国最年轻的海滨都市。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中国新兴城市的代表,深圳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城市建设的样板。这样的城市为何也经不住暴雨袭击,更值得当前城市化过程中的我们好好反思。

    “逢暴雨必涝”的原因不是今日才有审视,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回答,是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太多,管网陈旧老化,改造牵一发动而全身。而新兴城市没有“历史负累”,理应设计标准更高,防治能力更强。但事实是,深圳当地大部分排水管道还是1年1遇的标准,其脆弱性在这场暴雨中被放大。这也说明,地下管网跟不上时代要求,抵抗不了恶劣的天气,年轻的城市同样也有欠账。整个中国的城市化正在高速发展,更多的城市在新生、在拓展。新的城市、新的发展之下,新的眼光、新的标准有没有、够不够,当有更多警醒。只顾今天、不管明天的建设短视,只讲外表光鲜、不讲“城市良心”的一路狂奔,蕴藏的危机总有一天会爆发。也许是暴雨,也许是其他公共危机。

    今年1月1日起国务院颁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开始生效,修订后的《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也增加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和积水深度标准,但有多少城镇能真正将之执行到位,偿还老城的历史欠账,少留、甚至不留新城建设中的新账,还得看实际效果。城市的地下管网被称作城市的良心,但是一句“有没有良心”、“重不重视民生”的谴责显得软弱无力。人们希望看到当良心不起约束作用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追责机制,倒逼城市在发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如果总是一本糊涂账,缺少有效的追责,“水城”的命运就不会扭转。包括武汉在内的一些城市,频频向治水不作为、慢作为“亮剑”,并承诺投入巨资进行地下管网改造,值得期待。

    暴雨之下,没有哪个城市能独善其身。暴雨之殇,不单在于巨大的经济损失,更在于无可挽回的人命。对此,我们更该深刻地反思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在哪里,落脚点又在哪里?我们不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楼,却拥有最低级、最无力的城市管网;我们不能只注重城市在经济上的建设成绩,而不去考虑城市最基础的民生功能;我们不能只是在暴雨时想起治水,而应该在规划理念、建设标准和管理细则上做到位。

    一个城市对暴雨的化解能力,可视为对城市治理能力的检验,对城市发展理念和政绩观念的拷问。城市遇到暴雨并不是无解,解决的关键就在于城市把人放在怎样的位置,无论是规划、建设还是管理是否做到了心中有人。否则,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就会再欠新账,多走弯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