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郭文婧:限车治堵不应只抬高“后来者”门槛
//www.workercn.cn2013-11-11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上周有报道称,北京将研究完善机动车停车泊位“一车一位一编号”数据库建设,把拥有(购买或租赁)停车泊位作为申请摇号的资格之一。专家表示,这项措施等于给购车又增添了一个“门槛”,但实施起来易出现虚假停车证明、倒卖证明等现象,相关部门还需慎重论证。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摇号”以限车治堵的阵容,参与“摇号”的门槛在被不断提高,持有户籍证明、按家庭摇号、增交摇号保证金、累计3年以上缴纳基本医疗保险、拥有停车泊位……按照这个趋势,没车一族的“后来者”想成功摇号购车上路的难度越来越大。

    限车治堵是必要的,“摇号”方式的初衷是好的,但我们必须面对两个现实质疑:一是无论是“拍卖”,还是“摇号”,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机动车总量的增长速度,但并未有效缓解交通压力,拥堵依旧甚至更严重了;二是官方解释出台摇号政策的理由是实现公平,但实际上,不仅在“摇号”的过程中不可能实现绝对公平,而且对摇号政策出台前后的人更是很不公平的,政策出台前的人不用为摇号政策导致的缓解交通拥堵收益支付成本,而政策出台后的人却不仅要支付缓解交通拥堵的成本,还要继续承受交通拥堵的成本。

    在公民个人买车自由和公共交通顺畅两种价值的冲突上实行一定的“门槛”也并非不可行,但关键是前提要公平,否则就会产生公共政策的实质合法性的问题。比如我国的户籍制度导致了迁徙不自由、基本医疗保险并非强制个人义务导致缴纳情况不一、居住区车位配比标准滞后导致很多人不能拥有车位,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已经让“后来者”受到了不公平待遇,如果再以这些为“摇号”的门槛,无疑是对“后来者”不公平基础上的再次不公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也应该先采取市场手段,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才实行政府管制。“摇号”政策本质上就是政府通过管制的手段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但问题是,对待我国的交通拥堵问题,很多地方没有经过市场手段,而直接纳入了管制手段,加上没有对摇上号不购车的相应处罚办法,也没有对申请人连续一段时间没摇到号如何处理的制度安排,而是不断提高“后来者”的门槛,这就容易在导致资源错配的同时,增加“后来者”的不公平感。

    国际上治理交通拥堵的最有效措施,一是严控公车数量,二是改善公共交通。而我国的症结恰恰在于,公车数量的庞大制约了经济手段的实施,没有经济手段又无法补充改善公共交通所需的巨额资金。因此,我国治理交通拥堵,应该先着手解决公车问题,然后通过以经济杠杆为主的市场手段来限车,来为改善公共交通补充急需资金,而不应该继续目前不断提高“后来者”门槛的政府管制手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