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抓住创新发展的“牛鼻子”
徐建华
//www.workercn.cn2016-02-25来源: 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更多

  华为没有推出新手机而是带来了PC(个人电脑)产品HUAWEI Matebook、中兴今年也没有拿出手机产品而是第三代智能投影仪Spro Plus、三星发布了全新的VR相机产品Gear 360……对于广大科技产品尤其是移动数码产品的拥趸来说,时下最为关心也是最为热闹的,无疑是2月22日-25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2016MWC世界移动通讯大会,各路厂商铆足了劲儿推出了层出不穷的新产品,着实让粉丝们为之疯狂。

  如同CES等其他国际知名展会一样,随着中国厂商在3C(电脑、通讯和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的异军突起,中国品牌已经逐渐在从原来的“配角”转变成“主角”。比如在今年的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华为、中兴、TCL、金立、HTC(宏达电)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产品,成为大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应该说,无论是产品在整体行业领域带来的惊艳程度,还是在引领技术创新方面,中国品牌与国际厂商的差距一直在缩小,这背后与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创新密不可分,毕竟属于高科技产业,如果一直拾人牙慧而不走自主创新之路,恐怕都不好意思在这么大、这么知名的“舞台”上“唱戏”。要知道,创新是企业能够保持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最为重要的“砝码”之一,也是此次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各大厂商竞争的真正致命“武器”。

  今年是我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十三五”确定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第一位的就是创新。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然而从现实来看,无论是整个国家的创新水平还是作为创新重要主体的企业的创新能力,都与世界上的创新强国和创新名企有着不小的差距。这一点也突出表现在企业的产品创新上,尽管在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中国企业的新产品风头强劲,但同时也要看到,我们还缺乏真正引领世界技术潮流之先、执产业发展之牛耳的重量级产品。

  就在世界移动通讯大会上演一年一度的最新科技产品秀之前,李克强总理在2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专门研究了创新的有关问题,确定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尽快形成新的生产力,对于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经济实力最终靠科技展示“肌肉”。在我国人口红利释放殆尽、经济增长日趋放缓的当下,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让科技这个最活跃的生产力走向经济主战场施展拳脚功夫,既是应时之举,又是长远抉择。科技创新成败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发展战略成败,必须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重塑我国发展竞争新优势。

  虽说我国科技成果丰硕,2014年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从世界第八位上升至第四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2.8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相当于美国的1.5倍,当年我国专利拥有量67.02万件。但是,一些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备受诟病。

  应该说,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一系列政策,抓住了创新发展的“牛鼻子”,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一公里”。如果说一个国家的科研专利数量,体现的是科研工作的活跃程度与市场潜力,那么,科技成果、专利的转移转化率,才能够真正揭示和衡量出一个国家的“科技生产力”。只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不变成科研“陈果”,才能更好地收获创新的“果实”,也能让创新真正成为驱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让中国在世界上推出更多重量级的创新产品。

  没有质量的创新是低水平的创新,没有创新的质量是低质量。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一定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用创新和质量的两个轮子,带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向“双中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