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冯海宁:大举造城不能只是权力说了算
//www.workercn.cn2014-02-20来源: 法制日报
分享到:更多

    大举造城不能只凭勇气,更不能以改造基础设施的名义追求看得见的政绩,而是要凭市民支持,要凭地方财力,要凭官意与民意的高度一致,不能只是权力说了算

    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日前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建设计划将花费20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被称“满城挖”,令学生找不到回校的路,有司机称“路堵心更堵”。另据统计,中国约有10个城市每年城建投资都在千亿规模,个个堪称“豪可敌国”(2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在2011年甚至更早,武汉就有“满城挖”这个称号,如今,武汉的工地数量由过去几千个增加到上万个,不是越挖越少,而是越挖越多,不知何时才能回归正常状态。而且,不仅武汉满城挖个不休,还有很多城市也在效仿武汉,难道说中国城市建设进入了“满城挖”时代?

    很多城市之所以被称为“满城挖”——大举造城,公认的原因是,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比如说武汉“逢雨必涝”,原有公共设施也难以承载如今的城市人口。于是,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通过大举造城来弥补历史欠账。但是,基础设施落后只是大举造城的原因之一,或者说只是一个表面原因。

    深层次的原因是,很多城市管理者为了拔高城市地位。以武汉为例,在中国的历史版图上曾经名声显赫,但在近年,其他城市千方百计拔高城市地位,而武汉的城市地位似乎在下降。所以,2009年武汉提出建设“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口号,2011年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3年又提出建设“世界城市”。

    显然,拔高城市地位有很多好处,比如说,会吸引世界级企业来投资,会拿到优惠政策或重大项目,有利于摆脱城市落后形象等,当然,也会给城市管理者带来看得见的政绩。要想拔高城市定位,必须改善基础设施。也就是说,武汉满城挖的真实目的之一是为了支撑各种新定位和新口号,为了在城市竞争中胜出。

    城市之间的竞争会给城市带来实质改变,也会为城市居民带来更好的公共服务,因此笔者并不反对武汉重新定位,但是,一个城市频繁拔高城市地位,只能说明之前的城市定位不准,也说明是好大喜功的政绩思维在作怪。如果科学确定城市定位之后,不随意改变城市定位,无疑就能减少很多折腾。

    笔者也不反对城市改造,但要看到,很多城市改造是在蛮干,比如,在拆迁中破坏某些有价值的文物,在拆迁中制造纠纷等。而武汉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大概也属于蛮干,即为了达到改造城市的目的,不仅忽视了广大市民的情绪和权利,还忽视了城市的财力、债务等问题。

    尽管武汉等城市基础设施落后需要改造,但要意识到,市民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如何改造城市应该认真倾听市民意见,尊重市民参与权、话语权等权利。但从各种报道来看,由于武汉满城是工地,交通、空气等问题导致很多市民天天埋怨,这说明城市改造没有合理布局有序安排,更说明市民权利缺少保障。

    再从武汉的城市改造投入和实际财力来看,也让人忧虑——武汉5年内建设计划将花费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在基础设施上支出与英国全国相仿,而武汉的债务率相当于美国的1.5倍。尽管大举造城的勇气可嘉,财政支出只占一部分投入,但是否挤压其他民生支出?今后如何来还债?这些问题仍需要回答。

    在笔者看来,大举造城不能只凭勇气,更不能以改造基础设施的名义追求看得见的政绩,而是要凭市民支持,要凭地方财力,要凭官意与民意的高度一致,不能只是权力说了算。即使市民和财力都能支持“满城挖”也应该在减少扰民、在市民监督的情况下有序改造城市,否则,城市改造不是为民而是伤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