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陋室观复:雾霾中的视距
欧阳
//www.workercn.cn2015-12-2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两日晴空三日霾,今年的北京,入冬前后的蓝天在渲染天高云淡好心境的同时,也强化着雾霾下抑郁的情绪。好坏掺杂的日子,我渐渐忘掉了关涉人群行为的抱怨,习惯了念叨空气,偶或还会盲目地将带着瘴气的“水墨画”传送到云天上去。

  有远方故人闲在,回复说,还是喜欢京城天高山远,指责不该传播“负面”信息,损毁首都的声誉。

  朋友之言也许是玩笑,不过现实中确实行走着不少胸怀热情、不容抹黑故土形象的正义壮士,比如土著京华街巷、胡同里的大爷大妈。有故事说,曾经有老外街拍雾霾中的鲜活场景,迅即被眼睛雪亮的群众发现,坚决的语言禁止不说,为达目的甚至不惜身体接触。敢有好事者善意劝解,结果难挡痛斥:爱国,有么?!

  简单故事的真假想来已经没必要去证实,难以厘清的是牵涉其中的道理。虽说事实的展示、重现本无可厚非,然而“阴暗面”的暴露,其背后的居心的确不好归之为善意,邪、正的区分显然不是那么容易。集市声音嘈杂,即便有勇敢平民振臂,未必有跟随者倾听。

  那么,迎难而上的勇气暂时收一下,退而想想零碎的事。

  雾霾者,查询资料说已拥据京城有年,彼时庶人不知而已,大家以为雾,经年安居乐业。可恨“居心不良”者自以为是地到处散播,及至路人皆知时刻,焦虑情绪蔓延,康健心灵已远。“心理健康”对人的健康生活而言,不仅位居各种“基因”之首,而且还是身体健康之决断要素,倘若根据此科学断言反思,导致“雾霾”入心者,其恶昭然。如此,其遭受攻击似乎并非无知莽汉狂言。试想,华夏子民智慧,绝不会以“关闭心灵窗户”之类的白痴行径来躲避雾霾。

  回到当下,治霾决心,朝野皆然,近些年雾霾数据走低便是有力证据。有趣的地方是,何者当居此功,追溯行动者的决策,和宣传员的影响怎么说也难逃干系吧?问题是这个想法未必成立,也许人家早就准备断腕下手,绝烟瘴于未知,让人民在安然平和中延续生计。如此,面对雾霾,没有了心理焦虑冲击的单向侵袭当然好过复合攻击。

  尽管如此这般的推断未必成立,但对爱屋及乌的人士而言,应该还是有利的论据。所谓家丑不外扬,多有爱心满溢之人神会其意,让人不解之处是理论不好运用于实际。比如,用幕布遮挡屋内尘霾,以阻隔外人另眼目光,可以归类“爱家主义”?想到当初权威对于马路穿行之出租车就有严格要求,坦然解释曰:是都市外开的窗户。其遮羞、虚浮的美容心态就体现了此种真意。有些遗憾的是,倘若真切爱家,清瘴去尘室内屋外,自我舒坦于卧榻、庭院才会惬意,外佬闲言碎语于俺何干、何惧?

  这样看来,虚实之间可以看清关于爱的各种主义吗?当然,疑惑仍存,为什么那么多人沉迷于虚浮的掩饰,而忧惧脸上的雀斑外溢?也许大家习惯了溢美之词,故而对或有欠缺的现实景象反倒陌生起来,莫名间还会有自信缺失的恐惧。因之才会义正言辞地的干预:不仅自己亲自遮蔽,还要积极敌视他者曝光“阴暗面”的痕迹。如果这样的自我娱乐、自我安慰于问题的解决有助益,当然也就无话可说了……

  人啊有很多奇怪的时候,寻常到终日难免的购物琐事,买者无不对卖家藏污隐劣深恶痛绝,转而身份置换,对自己阴霾的行径却心安理得,更有自以为得意之人,虽然不敢袒胸面朝阳光,却可以脸不红、心不跳的以道德模范自居,肃然言词于庙堂。

  严格说来,这并非个别现象,大家似已经熟视无睹,至于是不是像弥漫空气的雾霾广泛存在,应该还没有科学的统计数据,考虑到面对这些内心冲突的“硬盘”并没有抑郁、障碍的困扰,要说大环境适应了雾霾中的视野应该还是可以接受的,果真如此的话,“关上心灵的窗户”不受雾霾污染看来也不完全是白痴呓语。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