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高谈阔论:“最美”不等于“最贴心”
//www.workercn.cn2013-11-25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2013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在上海揭晓,《一点儿北京》、《空度》、《汉子大爆炸》等21种图书入围。这些设计精美的图书,美则美矣,却并不亲民,据悉,“无字之书”《空度》售价竟高达480元,多数图书并不“畅销”,甚至线上线下难寻影踪。这让笔者想到了此前易中天在上海国际书籍设计家论坛上谈及的他对书籍设计的看法。

    易中天认为,要把阅读变成生活的一个部分,书籍设计家的作用非常大,但是,当下有不少过度设计的书籍,这些书很大很重,却不知如何读起,反而失去了书原本的意义:“我坦率地说,有些书看上去确实是美的,但我经常会问两个问题:这个书定价几何?我们买得起吗?当然我不反对一套书卖得很贵,绝对不反对。不把书看做商品是不对的,奢侈品是有市场的,可以有部分的书籍设计就是奢侈品设计。但我反对的是过度设计。”

    什么是书籍的过度设计?易中天讲到自己遇到的一个例子,“我很害怕书籍设计家为了自己横溢的才华害惨了读者。曾经收到一本书,出版社的社长非常得意地送给我,然后请我吃饭。我花了半个小时在饭桌上骂他们:这个书就是过度设计,有400页这么厚,铜版纸,拿在手上沉甸甸的。中国古人读书有‘三上’,马上,床上,厕上。这套书根本折不起来,而且很重,最愚蠢的是,为了表现它的所谓设计,那本书一共六章,每一章用不同颜色的纸来印。就是这一本书的纸张是六种颜色。”

    而这些年来,一些图书恰恰是在这个关键点上出了不少的问题。“粗鄙化”、“垃圾化”但看上去很美的文学作品和出版物屡见不鲜。还有业内人士批评,现在市场上有些书籍存在过度包装,用高档纸,用绸、布、皮,甚至烫金烫银,以示高贵,造成对资源的严重浪费。这让笔者想到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兰姆在《读书漫谈》中说到他的读书经验:有一些东西,虽然有书的外表,但却不能把它们当作书看,每当看到那些披着书籍外衣的东西高踞在书架之上,让人就禁不住怒火中烧,这样的书外表看起来是书本的模样,身上是那些非分的装裹,装订考究,装帧豪华,但却是一些衣冠楚楚的欺世盗名之辈。如果作品本身脍炙人口,它的外表如何并不重要,从某些方面说,愈是好书,对于装帧的要求就愈低。把一部莎士比亚或弥尔顿的作品打扮得花花绿绿,则是一种纨绔子弟习气……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无论从阅读中发现美,还是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美的主观体验,高贵与美好是阅读的本质,是阅读物的本质,是我们许多人所追求的阅读的精神和灵魂,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最美的书”。所以,从书籍装帧艺术的角度说,书衣(装帧设计)如人衣,让一本书穿上得体的时装,它们就从一叠印刷品变成了一件艺术品,虽然理想的装帧艺术设计可以使书籍内容与形式得到完美结合,但毕竟书籍装帧艺术只是书的一部分,不能代替一本书的内容;一本书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书中的思想、理性和情感,这是一本书的核心和灵魂,是书美不美的根本。

    因此,书籍不能仅仅是看起来很美,停留在书籍外表的“漂亮”上,而是装帧设计要贴心,贴谁的心?三种人的心。第一,是作者,书籍设计,要让作者满意。书籍设计和作者创作的关系,应该是设计风格跟这本书的作者风格的搭配,气质一致。第二,跟读者贴心,让读者觉得这是一本很亲切的书,不能让人觉得望而生畏。第三,要贴书商的心。有些书为了好看,比如把书名写得很小很小,或者是这个色彩上不太注意,将来在汪洋大海般的书城里面,这位作家的书可能就淹没了,卖不掉了。因此,最好的设计是看不出设计的设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