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冯创志:屠呦呦登机为何令媒记失望?
//www.workercn.cn2015-12-07来源: 东方网
分享到:更多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摘取诺贝尔奖一事继续发酵。据@中国日报消息,12月4日下午,屠呦呦启程前往瑞典,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等前往机场送机。登机时,屠呦呦低调地走了普通通道,留下一堆记者和其他领导在VIP厅干等(见新华网2015年12月5日)。已摘取诺贝尔奖的屠呦呦为何这么低调?

  看罢新华社为屠呦呦拍的近照,那平凡、那淡定、那慈祥,果真与邻家老太毫无二致。接触过她的人所见略同:“为人很低调,而且是长期低调”,学生时代非常朴实,不声不响;生活粗线条,但工作严谨,兢兢业业;安于做没有博士学位、没有海外留学背景和院士头衔的“三无教授”;获得诺奖后,面对记者惜言如金,“就这点儿事,到现在都几十年了”,“我确实没什么好讲的,科研成果是大家几十年努力的成果”,何其低调。面对外界的质疑,屠呦呦这般回应,“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实实做学问,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课题做好,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想别的。我这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太好,从来没有想过去国外,更没想到要得什么奖。”这是效实中学京津校友会老会长陶瑜瑾先生记录的一段屠呦呦教授的原话。“那是在2011年,她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回国后她与我通了一个电话,我本来想登门去拜访她,她说‘谢谢了,领情了’后来说了这么一段话。”呦呦参加校友会,说过什么话,陶先生已经记不得了。“屠教授的先生也是效实中学的校友,屠教授每次跟先生一起来,签到、开会、聊天、聚餐,她都很低调,从来没有发过言,活动结束后,又与先生一起走。为人处世,向有高调、低调之分:一为做人低调,做事高调。屠呦呦就是典型代表,做人,她耐得住艰辛,经得起挫折,容得下蜚语,登顶而不张扬,居功而不自傲;做事,她敢于创新,百折不挠,舍生忘死,做人低调方优雅,做事高调才优秀,她终于站到医学和科学的最高峰。二为做人做事都高调。性格张扬,但具有高志向,坚持高标准。“

  青蒿素的发明,就离不开当时中国援助非洲和越南等第三世界国家的需要。这种从现实需要、或者说从最大多数人的需要而出发的创新需求,比仅仅出于利润动机而进行的创新更人道、更公平、也更有效率,这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建设一个更对大多数人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而作出的努力。在研制过程中,屠呦呦教授固然起了重大作用,但全国大协作所提供的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位亲历者回忆,523工程动员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就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11月5日在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越南共产党机关报同时也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人民报》发表题为《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的署名文章提到,今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的主要研究成果青蒿素,就是源于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为支援越南而开展的抗疟疾药物研究。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至今仍然在两国民众中广为传颂。习近平访越重提屠呦呦乃其青蒿素又证明中医学的博大。决不是西方某些人们所抵毁抹黑的,它出世以来,挽救包括越南士兵在内数百万人的生命就是证明;同时,也证明了,中国是有能够出现诺奖大师级的土壤,屠呦呦只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而今,启程前往瑞典领诺奖的屠呦呦登机的低调举动令媒记失望,却令人们眼前一亮。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