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王云帆:从运动式纠错到常态化追责
//www.workercn.cn2015-11-05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更多

  当认真吸取过往的经验与教训,变专项检察为日常检察,变运动化司法为常态化司法。从制度建设上把究责与纠错统一起来。监督有效起来,刑罚执行腐败才会逐渐消停下去。

  因贪污、受贿被判刑17年6个月的河南省储备粮管理中心原书记张传君,因受贿被判刑13年的河南省交通厅原副厅长李占朝等23人,因不符合监外执行规定均被重新收监。11月3日,记者从新成立的郑州市刑事执行检察局了解到,该局在郑州检察机关开展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中,重点检察“有权人”“有钱人”的刑罚执行情况,在专项活动中重新收监执行23人,并因此荣获多项荣誉。

  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社区矫正等刑罚执行制度,本是司法文明的象征。但这些彰显了人文关怀的现代刑罚制度,也常常成为罪犯逃脱制裁的手段。这其中,又以“有权人”“有钱人”为甚。“提钱出狱”“以权赎身”等网络戏谑,形象地表达了民众对刑罚执行腐败的忧与痛。

  刑罚执行领域的专项纠错,并非郑州的特有产物。11月2日,最高检检察长曹建明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专项报告中,也披露了一组数据:2010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纠正刑罚变更执行不当1028件,纠正原判决裁定错误574件。

  这些纠错数,若放在全国刑罚执行总量中,也许并不算多。但对每一宗个案来说,错了,就是百分之百的错。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加大对刑罚执行的监督,努力遏制这一领域的腐败,是检察机关的应尽职责。“有权人”“有钱人”不符合监外执行规定,却被监外执行,当然应予纠正。有错必纠,实乃本分。若有错不纠,就是失职。

  要遏制刑罚执行中的腐败,光有纠错还远远不够。如果制造错误的根源不找到、不根除,那么前纠后错、边纠边错就会成为现实。其实早在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就曾联合开展过一场针对减刑、假释和保外就医的专项检察活动,当时也是战绩斐然。但在那次专项检察之后,刑罚执行腐败沉苛又起。10年之后的又一次专项检察,当认真吸取过往的经验与教训,变专项检察为日常检察,变运动化司法为常态化司法。要从制度建设上把究责与纠错统一起来,更要在司法实践中把“谁承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切实贯彻下去。

  我注意到,各地检察机关在公开专项检察的相关战果时,多聚焦于“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其实对那些执法司法人员徇私舞弊、权钱交易、失职渎职构成犯罪的,更应“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纠错和究责,是刑事执行监督的一体两面,不可分割。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检察院就应站在监督的第一线。监督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配合协作,监督的主要内容就是纠错与究责。监督有效起来,刑罚执行腐败才会逐渐消停下去。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云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