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那些年,我们一起翻过的新华字典
苏墨
//www.workercn.cn2016-04-19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纪录机构在伦敦宣布,《新华字典》获得“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定期修订)”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截至两项纪录统计的计算时间(2015年7月28日),其全球发行量达5.67亿本。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现代汉语词典,在当时是举全国之力修撰而成的,承担了扫盲识字、开启民智之责,可谓“为文化民生而生”。周恩来总理曾指示,参加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的全体代表分组审阅《新华字典》的修订稿,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叶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陈原、王力、吕叔湘等学人都曾为第一版《新华字典》“咬文嚼字”,在后来的数十年里,又有诸多大家加入修订的队伍:丁声树、金克木、游国恩……小字典大学者,这个特点延续了11版,60年。

  据说,1972年圣马力诺一位政要带着多卷本的百科辞书访华,而我国只能回赠这小小一本《新华词典》,于是就有了“大国家小字典”的说法。这则往事一方面反映了当时我国文化发展水平之欠缺,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本小小的字典的确代表着国家的辞书水平,堪称“国典”。可以说,这本字典凝聚了几代学人的心血与智慧,影响了亿万民众的语言生活。

  几乎每个国人家庭都有这么一本《新华字典》,作为“不说话的良师益友”,它伴随着几代中国人的成长,每个人都曾从中汲取过营养,获得恩惠。靠背字典、抄字典获得文化水平提升,这样的事例,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之下,不胜枚举。

  其实,在我们国家,《新华字典》的价值和意义远非销量第一那么简单,它为中华民族文化普及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贡献。商务印书馆曾这样形容这部畅销辞书:“国人文化启蒙的起点、融入几代人的成长记忆、记录共和国的发展变迁、承载恢弘的大国文化”。我觉得十分准确。2012年,《新华字典》被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中央财政划拨专项资金17亿元,“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配齐《新华字典》,以后每年对小学一年级新生免费提供《新华字典》”。这项文化民生工程有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新华字典》也走出国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除了工具书身份,《新华字典》也是个大热资源,在2015年便有消息称“新华字典”被互联网公司注册,将被改编为影视剧……

  时代在变,《新华字典》也在不断完善、创新。最初它收录的汉字只有六七千字,最新修订的第11版已经收录了13000多个汉字;一般的《新华字典》是64开,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还推出了一个32开的大字本《新华字典》,正文前增加了四角号码检字法,同时也有双色版、纪念版等。据称手机版也在议程当中了。与时俱进,这也是《新华字典》能有如此旺盛生命的原因之一。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