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地铁调价与城市的交通格局
//www.workercn.cn2013-12-17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无论多远距离,花2元就可以坐遍北京地铁,这种局面未来可能会改变。日前,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据悉,目前国内只有北京地铁采取2元票价的一票制。各地地铁起步价2元、3元不等,封顶价5元到10元不等。(见12月15日《新京报》)

    2元通票制,让北京地铁成为全国最便宜的地铁。然而,由低价策略所衍生的,乃是车厢拥挤指数不断加剧、财政补贴压力持续攀升等等并发症。现状不可维系,故而变革势所难免。于是“用价格杠杆引导需求”再次成为此轮调整的核心思路……长久以来,但凡谈及公共治理议题,言必称“价格工具”云云,俨然已成为城市管理者挥之不去的情结。

    北京地铁的此次价格变动,与其说是涨价,不如理解成是“回归主流”。异类的2元通票制最终被证明难以持续。此种定价策略,导致地铁方面自给能力极为有限,并且对专项补贴过于依赖。可当有限的财政资源被过度消耗于维持既有公共交通水准上,便不可避免地拖慢城市运输系统的下一步发展。

    公共交通项目,一方面是拉动城市发展的前提性硬件投资,另一方面也是政府投放给公众的福利。有鉴于此,理所当然应该采取低价策略。但所谓低价绝不意味着不计成本、不讲技巧。北京地铁的2元通票制,以透支财政为代价,给市民提供了一种不可长久的廉价预期。

    地铁定价改革,无疑合乎市场规律,却也注定有悖公众诉求。忧心忡忡的反对者理由充分,有人分析刚需群体而言,涨价无助于乘客分流;有人担忧,涨价会给低收入者和环保主义者造成某种“逆向惩罚”;有人提出,地铁提价将人流驱赶到地面交通,而后“首堵”必将更堵。

    解读北京地铁票价调整,最需要的或许是持有一份动态、长远的视角。现阶段,人满为患的地铁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丧失了“快速代步工具”的本来优势。倘若消耗过多的公共财政资源,来维系这种低效率的供需格局,城市未来的交通建设,势必会牺牲很多速度。恰是基于此,在合理范围内拉升票价,强化地铁的自我生存能力,北京公共交通系统方可置换更多的发展空间。

    地铁涨价,合乎一座城市的效率追求。只是伴随票价上浮,城市的管理者应该更准确、更真诚地告知公众:此轮调价给低收入群体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