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最后一公里”不该抬着走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吴迪
//www.workercn.cn2018-05-10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5月7日《楚天都市报》报道,不久前,湖北武汉白女士接到通知,要求其父亲本人带上身份证明到红安县办理社保认证。由于年审办公室在三楼,且没有电梯,白女士只好叫了丈夫和朋友,把坐轮椅的90岁老父抬上去。相关负责人表示,为防冒领需进行指纹录入和人脸识别。

  退休老人每年都要进行一次社保认证,从拿着当天报纸拍照证明“活着”,到亲自去按手印“验明正身”,形式不少。此番事件中,老人家属提出能否进行远程视频或将父亲送到年审办公室楼下,让工作人员下楼确认,两种方案都被拒绝。这是引发公众批评的重要原因。

  对社保年度认证的必要和重要,老百姓能够理解。毕竟,不少地方都曾发生亡故老人家属冒领退休金“吃空饷”的事情。但不顾群众现实困难而简单机械地要求其必须亲自前往,差一步都不行,未免太缺乏服务意识。

  相关部门应当认识到,年度认证的最终目的是核实退休职工是否健在,只要能达到目的,完全可以作出更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和变通。比如,有的地方已经采取诸如电话预约上门年审、QQ视频通话等方式,这些好做法似乎也不难学。而且,来认证的都是老人,在服务细节上,理应考虑得更周全。

  这反映出相关职能部门既缺乏创新意识,又缺乏优化服务的主观能动性。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不是什么难事,关键在于愿不愿意俯下身子去做。打破各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人口信息大数据平台,许多折腾就可避免。拿社保年审为例,如果社保、公安、民政等部门能数据共享、信息互通,老人大可不必被抬着走完政务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对基层来说,这些要求不是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人民群众增便利”,需要转变观念、切实行动和持之以恒。

  便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老百姓怎么“走”、是否心情舒畅,是照出职能部门水平和能力的一面镜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