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陋室观复:当艺术成为谋生的工具
欧阳
//www.workercn.cn2015-11-16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第17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新近落幕,虽然感觉上在国内没有什么歌手啊、声音啊什么的音乐拼斗热闹,不过回味起来,并不关心冠军归属的俺还是很有一些自豪。

  先看比赛,每5年才角逐一次不说,人家还宁缺毋滥以至于若干届冠军空缺,而那些曾经的冠军得主,比如波利尼(M. Pollini,1960年)、阿格丽希(M. Argerich,1965年)以及齐默尔曼(K. Zimerman,1975年)等,后来都成为风骚经年的泰斗级人物,连仅获第二名的阿什肯纳齐(V. Ashkenazy,1955年)也可以独霸江湖,可见该赛事的名望。

  如此等级的比赛咱们也获得过金奖,能不骄傲吗?幻想着咱的奖杯得主可以雄霸天下一回,没想到却兀自在中土与扭腰晃脑的人争起高下来,一时间把持不住也会郁闷。

  还是人家专业人士有学问,这不,咱的冠军成了本次大赛的评委。不知道美国佬是不是以扎克伯格为荣,一想到中国人是评委,在下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评委的水平自然是高,其代表的中土水平当然就不低,那么作为国人,咱的水平也明摆着水涨船高了。尽管作为音乐的外行,并且和评委没有一点关系,但抑制不住的风光之情还是在心中激荡不已。

  自豪过了,一觉起来,稍微清醒点后又不免有些神伤。自己水平未见提高就不说了,看看那些火热的音乐业务,诸如好声音、歌手之类,固然在导师面前声音卓绝的学员会表达对音乐的终极热爱,但也有诚实者在不方便说爱钱的舞台上坦言音乐改变生活——不是我们的生活,而是歌者自己的生活。这个可能更真实吧,当艺术成为谋生的工具,相信媒体和商业化的音乐公司、人,主要的目的便是如此了。

  也许老师们也是如此,这应该不是丢面子的事。不管是旧时代吃宫廷饭的莫扎特还是被贵族包养的柴可夫斯基、肖邦等,金钱都不是坏事。没钱饿肚子既不是艺术自身的充分条件,也非艺术家个人所愿,可有钱了就会像国力一样强了?艺术生活昂贵了是没问题的,但艺术这个东西要说也钱涨船高怕不容易得到共识。

  比之昔时问个不休的崔健和魔岩三杰,自称占据半壁江山的大师在钱上确实所言不虚,只是要让摇滚痴迷者如黄秋生那般的家伙像旧时传说中那样,在窦唯那群人忘我迷醉的现场激动到无方向疯跑,可能吗?这还真是不好乱猜。

  不去追究背后的学问也罢,考虑到当下学校和网络音乐教化无处不在,追捧音乐的后生有增无减。人众不好非议,再者,按谭盾的说法,媒体音乐盛会无法评价,因为和音乐关系不大,完全是娱乐节目。

  看到歌手们信誓旦旦献身音乐,这个说法让人难以接受。就像专家、职业人士汇聚的青歌赛,近来人们的确是记不得那些冠亚军归属了,但早年钱还没有多的时候,也扒拉出过风靡大江南北的好手。

  是钱,是商业利益磨蚀了音乐的魅力?仔细想想,把什么问题都归罪到赚钱者的身上未必合适,人家迈克尔·杰克逊坐拥那么多钱也没影响心灵对音乐的理解。

  在这些无厘头的问题搅扰的头晕之时,看到新闻说,令俺骄傲的李云迪大师在韩国演奏肖邦时失手了,失误之重大以至于有观众强烈要求退票。叹息之余,国人纷纷找寻原因,有知情者布道说,这个曾誓言捍卫古典音乐的大师可能走神了,偶有想不起当初誓言的时候,这种时候好像还更忙的样子,不仅积极踊跃于“娱乐节目”,而且为了去凑奢华婚礼的热闹,还向肖邦大赛组织当局请假……

  音乐演绎的担当者需要安静下来阐释对作品的理解,无论是娱乐舞台上的歌者还是钢琴键盘上的“手指”,当最顶尖的好手都不能沉寂下来品味作品,而是将自己的技艺、声望当作获利标牌的时候,我们又何必纠缠那些江湖上的歌者对音乐的理解呢?

  技巧、技术现在俨然成了谋生的手段,那些真正艺术家一样的工人技师都被称为“工匠”,摇头晃脑的艺术家沦为匠人当然就难免,问题是,其中的原因是基于个体,还是因为大的文化环境呢?

  在音乐这个最纯粹的艺术载体也变身工具的情形下,俺的骄傲有些莫名了,怪不得评论家总是说,如果您什么都不是,就自豪地说自己是艺术家,因为没有人能够证明您不是。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