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长江学者”拒绝高校领导,这个可以有
王甄言
//www.workercn.cn2016-06-01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更多

  高校“去行政化”要动真格,就要从涉及实际利益的方面开刀,要坚决、彻底,不留死角

  据教育部官网消息,教育部人事司日前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2016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推荐工作。根据通知,高校现职校领导不得被推荐为“长江学者”(5月31日《北京青年报》)。

  要求高校现职校领导不得被推荐为“长江学者”,此举戳中了“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要害,回应了公众关切,有利于保证“长江学者”的品牌,提升“含金量”,更有利于激励高校学者勤奋探索创新、苦练内功本领、多出新成果,意义重大。

  这是高校深层次的“去行政化”体现。曾几何时,一些学术领域、学术机构充塞着不少高校行政领导,行政化渗透力之强,令人叹为观止。不仅如此,各种稍微有点儿“含金量”的“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等,同样有很多高校行政领导名列其中。高校行政领导热衷往学术领域、学术机构里钻,见荣誉就要上,导致“行政化”现象无处不在。因此,高校“去行政化”要动真格,就要从涉及实际利益的方面开刀,要坚决、彻底,不留死角。

  之所以赞成“高校领导不推荐”,之所以反对高校领导抢各种荣誉,不是怀疑高校行政领导的学术能力和水平,而是担心过度“行政化”带来的负作用。比如,如果高校领导参与竞争,受其权力影响,很难保证公平公正,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优秀教授、学者不能脱颖而出;更担心高校领导利用行政权力干扰纯粹的学术,影响其他人的判断力,且“污染”学术领域的小环境和社会风气。

  事实上,坚持“高校领导不推荐”,除了“去行政化”的需要,还有其他原因。比如防止“权力通吃”,影响教授、学者探索、改革、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良好学术氛围的形成;避免形成错误的导向——要想优秀则先当官,结果本末倒置,教授、学者不积极从事学术研究,不努力出研究成果,而是投机钻营官位,败坏高校社会风气,“污染”高校学术生态。

  重要的是,“高校领导不推荐”,好处多多。首先,高校从各个方面实行“去行政化”,有利于去掉高校的“官本位”思想毒瘤,有利于推动“教授治校”,使高校广大教职员工舒一口气。其次,有利于在高校树立尊重学术、崇尚学术的良好教学风尚,对净化高校学术风气、学术生态大有裨益。再者,有助于激励广大教职员工勤奋钻研,开拓创新,努力在其研究的学术领域里干出一番成绩,闯出一番事业来,否则,凡有利的都由高校领导“先上”,普通教授、学者还有什么希望和干劲?

  进而言之,“领导不推荐”不应只囿于推荐“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还要拓宽视野,放之整个社会的“人才推荐”“劳模评选”及其他评先评优等等,在全社会的各个方面形成一种公认的“价值观”——“领导不推荐”,防止权力通吃,避免影响公平公正,渲染“官本位”等。当然,这不能靠“领导”自觉,而要从制度层面作出刚性规定,并严格执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