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王建成:“相助何必曾相识”
//www.workercn.cn2014-04-16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分享到:更多

    暮春的雨,来得急,下得短。几天前,我从外面游玩回来,才走到家附近的路口,突遇一阵大雨。路两边都没有建筑可躲雨,正在我发愁时,一位打着伞的中年人示意可以跟我一起走。

    雨下得很大,但这把伞不大,遮两人很勉强。一路上,他尽量把伞往我这边多斜一些,我则时不时把雨伞往他那边推。他把我送到家门口,扬扬手就走了。我望着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以及被雨水淋湿的衣服,一时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

    自从我和妻子退休之后,因为孩子在外面工作和生活,我们两老在家没什么事,于是常常到郊外或乡下去走走。一来游玩休闲,二来锻炼身体,三来看看自己生养家乡的山山水水。这几年,碰到很多不经意的小事,遇到了很多善良的好人。

    大前年的一个秋日,我和妻子去了趟乡镇,下午回来坐最后一趟班车回城。可上车时已经没有座位,挤得人都喘不过气来。我原本坐车就容易晕车,挤在人群中晃来晃去,更是难受得想呕吐。

    没多久,有一位十六七岁的小女孩站起来,说让我坐她的座位。她身背着书包,胸前双手抱着一袋米,一看就是乡下在城里读书的学生。我喜出望外,赶紧坐了上去。我和妻子原以为小女孩是快要下车了,可过了好几个路口她都没有下。妻子问了一句:“小姑娘,你在哪儿下车啊?”“城里。”她轻轻地回答。原来她是为了让座给我,自己起身站着。

    去年冬日一个下午,我和妻子到本县与外市交界的一个村庄的古庙玩。由于时间延误,出庙门时天已黑了。这里地方偏僻,晚上没有班车回去。道路是山路,很小而且岔路多,很容易不知方向。无奈之下,我们走进了旁边一处亮着灯光的农家。那家门口站着一位年约七旬的老人,他听我们说了情况,接着进屋拿了一把手电筒出来。“我送你们到路口,不然岔路多,天又黑,你们会走错方向。”我们听了喜出望外,连连道谢。

    那晚天特别黑,村外的小路纵横交错,看不清到底往哪走。老人年纪虽大,但身板很硬朗,走路也很快,还不时提醒我们注意路上的坑和石头。

    我心里很感激,边走边跟他聊天,他说他姓琚,73岁了,福建莆田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移民来这里的,现在也没回去。孩子都大了在外面,家里就剩下老两口,平时在家种点田。他说这里偏僻,路不好走,很少人来,晚上更不好出去。

    走了约莫2里多路,到了山边的路口,老人站住了:“再往前走都是直路,可以到有车的大道,你们好走啊!”我上去握着老人的手,向他道谢。我们走了好几步,还看到他站在那里,用手电筒往前边照,是在给我们照路。

    还有一件事,我也很难忘。今年初,我和妻子到父亲工作过的一个村子走走。那里离城90多里,下午4点我们往回走时,班车已经开走了。这里很偏僻,当天再没有车回去。怎么办?我们坐在路口一个商店门前,店女主人很热情,说看看有没有过路的车拦拦。她帮我们拦了好几辆,都是货车不能带人。最后她也失望了,说:“可能没有车了,你们回不了城了。”

    可是话刚说完,前面来了一辆小车,她高兴地说:“看,来了小车,一定可以!”然后就迎了上去。果然,小车在我们面前停下。车上两位中年人一听我们叙说,马上答应:“行,上车吧!”

    我们坐上去,一个急拐弯,我晕车想呕吐。其中一位中年人说:“你坐前面来,让我坐后面,这样会好些!”说着车停下来,让我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不知是因坐前头还是心理的原因,人就舒服多了。

    我在车上和他们聊了一下,他们说是在乡村搞企业的,刚好回城碰上我们。也是万幸,不然我们就不知要在那里过夜啦。

    “相助何必曾相识”。人生困境中,常常会遇到不熟悉的人热情帮助。虽然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也许根本就微不足道。但能让人突然感受到人世间的真情、温暖,感受到这个社会和谐互助的浓浓氛围。

    每当我想起这些事,都不由地感叹。每个人都有向善的心理,帮助他人不需要任何理由。这些普通人和陌生人的帮助,让我在感动之余,也时时提醒自己,人生中应当多做好事,多帮助人、关心人,无论是对熟人、生人,无论是对大事、小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