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封寿炎:时间去哪儿了?被网住了!
//www.workercn.cn2014-02-19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从《老牛家的战争》唱到《私人订制》,从《私人订制》唱到春晚,再唱到元宵晚会,甚至引起国家领导人的共鸣。一时之间,每个人都在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追问自己“时间去哪儿了”。

    记得读本科时,那会儿还没有电脑,读研究生时,上网也不方便。那时候的时间去哪儿了?去图书馆了。除了上课,就是背上书包奔图书馆,一泡就是大半天、一晚上。那种生活也许不算丰富多彩,但精神充实、灵魂安宁,是理想中的“岁月静好”。工作之后,慢慢地台式机普及了,笔记本电脑普及了,互联网普及了,后来,QQ、微博、微信风行天下。媒体环境的变化,使人们大多数时间处于“在线”状态,浏览网页、即时聊天、频繁社交。在鼠标的搜索中,在键盘的敲击中,时间被打成碎片,犹如沙砾粉末,从指缝悄悄流逝。

    不知道有多少人习惯了这样的节奏:早上醒来首先打开QQ、微博和微信,然后几乎终日保持在线状态。坐在公交车上、地铁里,甚至走在路上都不停刷屏。下班回到家里,一头扎进网络,直到睡觉。我们的时间、心灵和生活都被“网”住了,就像蛛网上那些无力逃脱的虫子。

    时间被“网”住了。一条条信息,一句句闲聊,把一块块完整的时间,分割成互不关联的碎片。书架上那些厚重的著作渐渐蒙尘,那些伟大心灵的陈述渐渐乏人问津,即使近在咫尺,也如远隔天涯。心灵被“网”住了,犹如一叶扁舟,在信息的狂风巨浪里随波逐流,失去了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身体被“网”住了,坐在椅上、眼盯屏幕、手敲键盘,成为人们每天最为持久的体态。生活被“网”住了,“宅男宅女”和“低头族”,如烈性病毒般在人群中蔓延。生活被网络“深度套牢”的人们,有多长时间没有问候过身边的亲人?有多长时间没有倾听过朋友的诉说?有多长时间没有感受过空气的清新、阳光的灿烂?更别说筹划一次郊游、阅读一本书籍、仰望一回星空了吧?

    那些健康的生活方式,终于与我们渐行渐远。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我们没有变成畅游海洋、左右逢源的鱼儿,而是变得生活忙碌、心态浮躁、情感焦灼,我们每天刷屏、每时刷屏,与信息世界半小时“掉线”就焦虑不安、魂不守舍。当我们追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才悲哀地发现,那么多时间流逝,结局却一事无成。

    互联网、新媒体是技术的进步,它要求人们具备与新技术相匹配的媒介素养。我们利用新媒体,应该如同渔夫利用渔网,牢牢掌握主动权,在信息知识的海洋里捕捞有益的珍宝。而不能像掉进网里的小鱼,听任网络的摆布而无法逃脱。我们能做到吗?或许当我们开始反思“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就已迈开了寻找答案的脚步。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