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观点PK-正文
地铁禁饮,是因噎废食吗?
//www.workercn.cn2015-09-29来源: 福建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在南京地铁1号线上,一对年轻夫妻喝饮料,被执法人员开出警告的罚单。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相关负责人将这条消息发上微博,提醒乘客地铁内不仅禁食,而且还禁饮。地铁上该不该禁饮,网友们对此评价不一。

  应支持理解

  围绕地铁车厢内是否能喝水的争议其实一直都在。笔者以为,审视一项规定的好坏,要看规定形成的初衷。如果是为了执法和管理方便,以处罚的方式加大群众负担,影响绝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可能有懒汉式管理的嫌疑;如果是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对极个别现象予以倡导性规范,那就应理解和配合。

  据南京地铁管理方的解释,地铁禁饮,也是为了营造良好乘车环境,否则,车厢内有人喝饮料,万一洒到其他人身上,或者洒在地上,致他人滑倒,都易引发矛盾纠纷。此外,禁止地铁车厢内饮水的立法本意,是“不影响运营秩序,而不是罚款”。由此看来,地铁禁饮并无不可。

  应该指明的是,车厢内禁止饮食包括禁止喝水,并不意味着禁止携带饮水,也不是所有饮水的旅客都会被处罚。只要饮水泼洒出来对他人造成影响,或者造成设施设备损坏,被人投诉,才会被依法处罚。地铁车厢内饮水被“酌情处理”,是对禁止饮水缺乏人性化声音的一种回应,也是对车厢内饮水可能形成危害的一种正面处理手段。

  其实,地铁车厢内禁止饮水,旅客们应看到管理一方的善意所在,对规则多一些理解,共同营造良好的乘车氛围。(卞广春)

  是矫枉过正

  据地铁管理方的说法,地铁内喝饮料容易造成饮料泼洒,影响地面卫生。哪怕是无糖的茶饮料或矿泉水,也会造成地面湿滑,可能引发乘客摔倒等安全事故。如此说来,公共交通可不只是地铁,公交、高铁甚至出租车,是不是都要禁饮才行?

  世上没有完美的生活,也没有完美的管理。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公共管理,其实都是妥协的艺术。所谓社会治理创新,也就是尽量从科学、文明和人性的维度出发,在考虑到多数人利益的同时,也要避免管理简单化、粗暴化和模式化。

  站在社会治理创新角度,人们接受并且希望公共空间讲规矩有秩序,但这种规矩和秩序,一定是人性的,是文明的。人们普遍接受地铁禁食,这是因为食物易产生异味。可地铁喝饮料却是不同,即便带来一些影响,也在可控范围,是能够接受的。

  地铁禁饮是矫枉过正。“一箪食,一瓢饮”,这是人的本能。尊重人的本能,就是人性。站在人性的角度,可以从最大公约数出发,进行适当的文明约束,比如禁止在地铁上吃有异味的饮料和食物。可无糖的茶饮料或矿泉水,又能带来多大的影响,又怎么能禁止?这甚至都不能算是“管理洁癖”,纯粹是一种机械思维。(乔杉)

  不妨慢慢来

  因为地铁车厢吃东西有异味,禁食这个规定在当前得到了大多数乘客的理解,但禁饮料、禁饮水还有不少争议,这与我国的国情有关。据报道,国外不少地方也禁止地铁饮水,原因恰如南京地铁管理方所说,是怕饮料泼洒到地上或者他人身上。只是,任何规定的推行都应当充分考虑国情民情,而不是生搬硬套。

  推广地铁禁饮,相关部门不能操之过急,这是因为,国人综合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人的生活习惯,甚至是陋习不是一天养成的,改变需要有个过程。此外,我国地铁大多人满为患,乘车环境和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倘若每个地铁站都有自动饮水机等便民设备,相信禁饮也能得到公众的理解。

  管理的艺术,重在“理”字。地铁管理部门在推广禁饮的过程中,应切实恪守以人为本的准则,提倡人性化关爱。比如,多通过广播或者生动形象的宣传标语来宣传文明理念,而不是通过开罚单罚款的方式,让乘客自觉爱护车厢内卫生。此外,还应根据地铁乘客的特殊性需求,灵活执法,既不矫枉过正,也不当“稻草人”,对确属特殊需要的老弱病残等特殊乘客,给予理解并主动提供帮助。对违反禁饮令的普通乘客,则耐心做好解释劝导工作。如此持之以恒去做,禁饮令最终将内化为乘客的内在文明行动。(左崇年)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