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张 凡:懂规律知敬畏才有生路
//www.workercn.cn2015-12-02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阿里影业副总裁在某论坛上直言“不会再请专业编剧进行前期的IP开发”,并阐述了“屌丝购票心理学”等观点,认为这是“给在座的编剧指一生路”,引发了编剧们的集体愤怒。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真正的文艺作品要贴近生活,反映社会,是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统一体。具体到编剧,工作看似容易,无非也是讲故事,但故事要怎么个讲法,显然不是在贴吧里敛几个段子,找几个明星撑场面就可以,当然更不能完全将文艺创作等同于生产商品,靠流水线批量制造,一切只向钱看。中国人常说,“文以载道”,影视作品同样需要具有“载道”的功能。只有自觉观察生活、思考人生,以美的力量和形式反映社会现实、时代背景,才能烛照现实,启迪智慧,引起共鸣。

  放眼当前影视剧市场,繁荣热闹程度前所未有,所谓的“屌丝购票心理学”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确有一些内容浅薄,制作粗糙的鱼目混珠之作,靠着“明星造势”、“制作噱头”实现了票房节节高升。但若以为这就是文艺创作的“生路”,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就大错特错了。骂声中的“成功”只是虚假繁荣,不可持续。沉醉于这种“成功”不可自拔,自以为参透了受众心理,掌握了市场“圣经”,要么是自己傻,要么是把大家都当傻子。何其谬矣!

  举凡世界优秀的文艺作品,包括影视剧作品,必定是在创作态度、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上追求精品意识的结果。它们往往具有广阔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彰显着国家主流价值观。以好莱坞为例,虽然是完全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但在其电影中,美国式价值观无处不在,“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奋斗主义”蕴含其中。这种文艺创作的姿态和选择,应当引起我们文艺工作者的思考。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生活,违背文艺规律;更不能因为手握资本就忘乎所以,觉得可以包办一切,高高在上地给别人指条“生路”。实际上,这种“生路”获得的往往只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倘若不及时醒悟,最终走上的恐怕只能是一条死路。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懂规律、知敬畏永远是文艺工作者的唯一生路。只有这样,才能打磨出有筋骨、有力度、有温度的力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