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儿童哲学课并非肤浅的拔苗助长
鞠实
//www.workercn.cn2017-11-17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事实上,儿童哲学课并不是一个新名词,也不是杭州市协和幼儿园一家独创的课程。比如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杭州长江实验小学等等,早有实践和提倡。

  笔者以为,站在孩子健康成长、无忧童年的立场上,家长和社会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深入来看,家长这种担忧又是多余和没必要的,是一种对儿童哲学课的误解。

  首先,就理论上讲,这是一种对儿童哲学的误解。所谓儿童哲学课中的“哲学”,并不同于高校学术体系和社会体系中过往意义上的成人哲学,更多的是日常生活意义上、孩子世界的小哲理、小思考等哲学,也就是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一种教学启蒙。如此看来,儿童哲学课不但不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拔苗助长的反作用,而且相比于以往的一些幼儿园专注于孩子知识的教育,儿童哲学课无疑是对幼儿成长方式和途径的扩展与丰富。

  其次,就教学实践来看,杭州市协和幼儿园的所谓儿童哲学课,是在以往简单绘本等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在相关绘本内容的基础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对孩子来说无所谓对错的问题导向思考。一方面,这些发散性的问题思考无所谓对错,对孩子没有压力,能够不知不觉间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致,提升孩子的参与感、成就感,提高孩子学习的深度,较好实现和适应孩子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另一方面,儿童哲学教育可以让幼儿园以往相对来说简单干巴的绘本教育,由单项的知识灌输,变为双向的交流、掌握,可以更好地拓展教育宽度,即学会一课绘本,掌握的知识可能已经远远超出了一本绘本的体量,让幼儿从小学会和养成发散的思维学习习惯,对今后的人生成长和学习,将大有裨益,影响深远,是培养孩子兴趣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途径。

  再次,开设儿童哲学课,实际上也为包括当事学校及家长在内的所有学校和家长再次真正认识孩子、正确对待孩子,提供了一个契机,是给中国教师及父母们的一堂另类“教育课”和教育“礼物”。

  由此可见,“儿童哲学课”并非是肤浅的拔苗助长,本质上是以哲学为载体来推动幼儿各项核心素养的发展,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大问题”,有助于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持续探索自身和周围的世界,提升智力发展的宽度与深度。

  因此,学校、老师给懵懂年龄的孩子上儿童哲学课,早一步引导孩子们从小学会思考学习与情感上的交流,改变以往单纯的直接知识传授,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真正体现“教”和“育”的教育真谛。

  当然,要让孩子在儿童哲学课上找回自信、激发兴趣、回归本真,从“人之初”潜移默化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确保儿童哲学课不能只是形式主义,而是要真正在上课的内容上不断完善再完善、丰富再丰富。而且要有明确的考核机制和手段,让这样的课程真正发挥初设的作用,谨防这样的课程沦为形式主义之下的简单办学卖点、行高收费的噱头等。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