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提高儿医收费标准不能解决根本困局
房清江
//www.workercn.cn2016-05-20来源: 未来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国家卫计委、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0年,每千名儿童床位数增加到2.2张,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69名。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对于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项目,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5月19日《新京报》)

  儿医一医难求,除了教育培养欠缺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医生不愿意从事儿童医疗工作,导致流失现象比较严重。首先是儿医相对于其它科室医生收入有一定的差距,毕竟常见的儿童病多是头疼脑热、感冒咳嗽,看病、用药、输液,仅此而已,但凡病情比较严重或者需要手术的基本都到了专业的儿童医院。基层公立医院儿科效益低,甚至许多医院的儿科经营出现亏损,儿科医生的地位低,不能象其它科室医生一样从经营中获得不菲的奖金。

  其次是儿医与其它医疗服务相比,更辛苦、风险也更大,以静脉穿刺为例,孩子的血管比成人的细,有时很难找到。如果孩子出现哭闹情况,需要几个护士一起合作,那么就会提高人力成本。在屡见不鲜的伤医案件中,儿医也占有相当的比例。

  解决儿医紧张,提高儿医从业的意愿尤为关键,留得住儿医才可能实现量变到质变。在诸多的环节中,如何提高儿医的收入水平,直接关系到每个儿医个体的积极性。此次六部委制定的意见提出,合理调整儿科医疗服务价格,相关收费标准要高于成人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显然是为改善儿科医生待遇,促进儿科医疗服务被扭曲的价值规律归位,但是对于一些不发达地区提高收费标准后,儿童医疗服务能否得到基础保障仍存在疑问,因为靠医疗报销的比例并不高。

  虽然提高收费弥补了一定收入,不过,医生收入受制于收入分配制度,也受制于科室的经营水平。公立医疗执行还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以技养医。提高儿医收费标准,或许会改变儿科“亏损运营”的局面,让医护人员挣回“工资”,但还不足以缩小与其它科室的差别,扭转“同医不同酬”的困局,毕竟儿科医疗服务相对狭窄,存在先天短板。尤其是《意见》提及的提高儿童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对大的综合医院儿科与儿童医院更有利,对基层医院儿科来说,受益相对有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儿医从业意愿不足的局面,必须正视儿医在整体医疗服务中的特殊性,在待遇上有一个总体定位,保证儿科医生与护士收入不低于同地域医护人员实际收入的平均水平,在实现的路径上,一方面尊重儿科医疗服务的价值规律,提高收费标准,增强经营的造血能力;另一方面,则要强化儿医的公益地位,增加国家投入提高基本保障能力,尤其是基层儿医,在提高诊疗、输液等技术服务标准的同时,还要有针对儿科和儿医的补贴机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