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高价培训难供高校自主招生好苗子
张立
//www.workercn.cn2016-06-12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高考前天刚结束,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就“接力”上场。清华、北大、人大等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从今天起相继开启。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不少培训机构从密集的考试安排中“见缝插针”,利用高考结束后和自招开始前之间几天甚至一天的时间,打出自主招生考前“突击式集训”的牌子,收取高额培训费,有的自主招生培训机构考前1天培训费用甚至高达近7000元。(6月10日 《北京青年报》)

  高考结束后,为“偏才怪才”提供平台的高校自主招生陆续拉开帷幕,不少考生为了更有把握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可谓用尽了心思。一些培训机构打着考前培训的幌子,即便是临阵磨枪式的一天培训,也价格不菲。但培训效果如何,却很难准确评价。虽然参加培训和在自主招生中成功过关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了却了家长和考生的心理需求,培训机构看重的就是这一点,培训机构里不乏天南海北的学生,他们的收益也就水涨船高了。

  既然是为“偏才怪才”提供更多的求学机会,高校所追求的是有潜质的人才。人才,往往是天分和积累的双重结果。单纯靠一两天高价培训,可能获得的只是一种照本宣科式的人才外表,却很难与高校所期望的人才内核相匹配。

  从今年各高校自主招生的情况就可见一斑。如北大今年重点向三类人才倾斜,一是,研究创作类,二是,突出才能类,三是,学科奥赛类。其他的高校在自主招生方面形式更加灵活。如通过夏令营、体验营等方式对参加自主招考的学生进行考评。从相关的要求来看,不管是哪一种考评机制,高校对考生素质的要求,都很难通过临阵磨枪的所谓培训来提高的。

  在追求自主招生的路上,其实一些家长也明白,通过参加培训班,充其量只是买了一个心安。在明知培训只是买个心安的情况下,一些家长和学生为何依然在高价培训上乐此不疲呢?

  众多考生及家长对高价培训趋之若鹜,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从众心理。大家都报考,自己不报名感觉;二是守旧心理。参加考前培训,重点是提醒考生注意礼节、细节和需要记忆等形式性的内容,却依然在应试教育的道路上狂奔,与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完全是南辕北辙。

  天价自主招生培训,声称有北大、清华等教授讲课,作为培训机构的主打招牌,不能任由培训机构自说自唱。倘若借名校教授名义,而无名师授课,也涉嫌欺诈,对于那些期盼自主招生金榜提名的学生和家长而言,更是得不偿失。

  在通向自主招生的道路上,那些早已做好准备的人才考生,完全可以自信面对高校自主招生的大门,抛开各种包装的培训,轻松上阵。一个纯粹的考生,远比靠工厂化和应试化培训的考生要自然的多,也更有益的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