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学霸建言“疼一疼”,正是应试教育之疼
//www.workercn.cn2016-05-24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兰州交大三名“学霸”给校长写了“建议信”,指称“试题过于简单”,希望增加考试难度,“让不努力的同学疼一疼”。结果这封信公开之后,很多同学直言被这封信给刺疼了。

  学霸们描述的试题,简单到了“只要考前翻过书就都能答上”、“人人都是90分”的程度,所以觉得“比别人多学的50%知识好像白学了”。然而其他同学的感受完全两样。有同学告诉媒体,他所在的班级中,上学期就有11名学生英语挂科。有同校大三学生说,他所在的学院,每门课加起来,一个班有接近70%的挂科率,这样的试题都算简单的话,那什么是难呢?

  可能的情况是学霸觉得比别的同学付出更多,但在分数上拉不开距离,本应秀之于林,被不明显的考分差距给埋没了。但在调查情况与统计数据上,至少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客观。

  大学校园里,“学习成绩好”与“考试成绩好”,两者不是一个完全等同的概念。这就像我们未来走上社会的时候,成绩的好坏,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来评判一样。离开学校,10年20年以后,分数相差三分五分的同学之间,可能觉得简直就不是个事儿。甚至考试成绩好的,可能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成绩“考”得稀里哗啦。这就涉及到大学教育的分数重要还是综合素质的培养更为重要的问题。所以在大学里,考试能力与学习能力,是要区别来看待了。这时候可能真不能有太多的优越感。

  大学里,如果我们的老师和学生,还把每一次考试的分数看得那么重,还习惯了以一分两分、十分八分的差别来体现学习的成就感、优越感,这就等同于进入了一个读死书、死读书的循环往复中去了。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应该被我们今天的大学课堂慢慢地摒弃。

  在许多国外大学的学分制,并不像我们那样,一分半分都抠得那么死,但是这并不影响它们是国际名校,不影响它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兰州交大的三位同学,可能把对于考试分数的努力与体现,当成了大学教育的素质全部,往善良的意愿来说,是希望在书本学习上不努力的同学能够有一种压力感。但是本质上还是想让考试成绩比自己差的同学,尝到一种失落感、失败感,是希望在别人的疼一疼中,尝到自己的甜一甜。这是把自己以为的成就和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一种分数优越感的心态。而实际上,大学课程,如果每门课还是以考试的分数来设计,设计到100个学生可以考出100个人的差距来,那么,它就是一个不利于培养人的落后设计,是育人的力气用错了地方。

  原本我们就在痛恨这种考试机器式的教育方法,但考虑到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去替代这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选拔模式,所以大家都愿意也只能去接受。但是如果我们的大学,依然延续考试机器的这么一种教育方法,那么,大学校园里走出来的,将是一批被分数完全格式化了的考试机器,而不是具有综合素养的社会人才。所以从独木桥走过来的学霸,在对待考试的分数上,观念应有所更新,视野有所成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