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重视乡村教师点亮乡村希望
阅尽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 羊城晚报
分享到:更多

  乡村教师问题引起全国两会的关注。据昨日羊城晚报报道,在今年两会政协记者会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委副主任李卫红提出,对乡村教师在支持力度上要采取超常规的办法,给予更大的倾斜政策。

  这些年,有关乡村教师艰难“留守乡村”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所披露的细节常令人唏嘘落泪。如不久前曝出的山西省陵川县代课教师宋玉兰任教40年,教出千余名山村学生,但她月薪仅150元,事件曝光后才升至900元。又如湖南一位乡村教师是村里收入最低的人,为贴补家用,他“白天上课,晚上搬砖”。类似报道每每激起舆论的强烈反响。

  我国乡村教师有330万之众,是非常庞大的群体。这可能还不包括许多无编制的代课教师等。他们分布在广阔的山村乡野,有的是语、数、音、体、美等“全能教师”,有的则是教师、厨师、保姆等“一肩挑”,有的还要翻山越岭接送学生……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这些乡村教师仿佛“不灭的蜡烛”,照亮着穷乡僻壤泥泞的小路,引导一批批学生走出农村、走向城市,而他们自己则年复一年与清贫和操劳为伴,固守着三尺讲台。他们用辛勤劳作夯筑着农村教育的根基,但其薪资待遇等诸多问题却常被忽视,以至本应受人尊重的“乡贤”许多都在生活底层艰难生存。

  基于此,国办去年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中央财政还拿出22.8亿元奖助扶持乡村教师,令94万人受益。客观地说,这些年乡村教师的待遇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巨大,乡村教师问题呈现出异常复杂一面。譬如受地方财政和编制所限,许多乡村教师是“编外人员”,无法享受正规教师待遇;又如缺少进修培训机会,严重制约乡村教师的业务水平。而由于工作艰辛和待遇低下等原因,不少地方乡村教师奇缺、无人接班。这些都制约着乡村教育,使其成为整个教育的“短板”。

  显然,在追求效率、强调绩效考核的今天,若按城市或城镇的标准衡量乡村教育和教师,很多事就会走入“死胡同”,变得“不划算”。如一所小学仅十几位学生,且分布方圆几十里;一个老师只教三五学生,且分为不同年级等。在现有的制度面前,乡村教育的编制、资金投入等诸多问题就会遭遇不合规甚至不合理的尴尬。

  但是,乡村教育是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出路和希望所在。而能否补齐乡村教育的“短板”,关键取决于乡村教师。因此,对于乡村教师,不仅要在社会地位、薪资待遇等方面予以重视,更应在编制、投入等方面有打破常规的思路,甚至可考虑将一些特殊地区的乡村教师纳入专项“国家计划”,特岗特助,展现出政府的责任担当。

  人们常赞美“最美乡村教师”的坚守,但仅凭坚守难以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乡村教育要上档次,缩小与城镇的差距,并进而提升全社会教育的水平,还需靠几百万乡村教师充分焕发潜能、展现活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