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莫让孩子错过节气中的自然
苑广阔
//www.workercn.cn2016-03-08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3月5日是农历“惊蛰”,天气温暖,很多市民都是全家出动,到郊外“踏春”。而在南京市栖霞区桦墅村,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体验了不一样的“惊蛰”,了解这个被誉为农忙开始的重要节气。他们听“惊蛰”有关的诗词,看相关的绘本,探索古生物化石的奥秘。(3月6日《金陵晚报》)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著名的《二十四节气歌》入选了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或其他科目的教材,相信很多小学生都会背诵。但是会背诵不等于能够理解与掌握,即便是在老师的讲解之下理解了诗歌中字面意思,但是也不代表他们能够真正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内涵和奥秘,因为这样的内涵和奥秘只有深入到田间野外,到大自然中去才会深刻地领会与把握。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父母家长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开始主动带领孩子走进万物复苏的春天,去感受“雨水”“惊蛰”“春分”等节气中大自然的节奏与变化,让孩子们有机会亲自去领略自然的美感与奥妙。在我看来,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尤其是有了老师、家长的引导,孩子们到了田间地头之后不仅仅只是看,而且还可以温习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阅读相关的绘本,然后把这些书本中的知识与自己眼中的大自然进行比对、观察,以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与理解。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距离大自然不是太近,而是太远了,尤其是对于城市里的中小学生来说,近年来缘于去安全的考虑,很多学校都直接取消了踏青、春游等活动,对最需要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孩子们彻底关闭了走进春天的大门。这样的遗憾与损失,我们也许看不到,或者是看到也感觉无所谓,所以面对孩子们失望的表情而无动于衷,但是人类终究是自然之子,孩子们也理应在适当的时候回归大自然,了解大自然,而不是长期地与大自然隔绝,这不但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而且对启蒙与培养他们正确、健康的生态理念,环境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就以《二十四节气歌》为例,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它所反映的不仅仅只是一种大自然中气候和节气的变化,同时也和农耕时代的农业生产、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所以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领会与理解《二十四节气歌》中所蕴藏的传统奥秘,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而如果家长或老师能够从《二十四节气歌》中生发开来,结合古诗词、传统节日、历史传说、自然科学知识等等,必然会对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教益,而这种教益,是依靠坐在课堂上上课所学习不到的。

  “二十四节气”贯穿全年,别让孩子因为应付考试,或者是囿于我们过度的小心而错过大自然的美好,错过传统文化的洗礼。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