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王 坤:清退“挂科”学生理应给予制度保障
//www.workercn.cn2015-11-12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近日,佛山一所高校招生办在微信公众号上公示了一份处罚名单,14名学生因为在校期间“挂科”太多,被予以退学,另外有59名学生予以留级处理警告。校方老师表示,公示内容属实,目的是希望给其他学生警示,教育专家却认为,大学是否有权清退学生还存在争议。(11月11日《广州日报》)

  高校学生因为“挂科”太多而被校方予以清退,并非只有广东佛山这所高校首创。比如华中农业大学仅在一个学期之内,就有20名本科生未修满规定学分而被学校清退。其实,全国范围内,大多高校亦有明文规定,要求学生在特定时期内,必须完成相应的学分任务,否则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或警告、或补考、或留级,当然,退学应该是一种最为严苛的惩罚措施了。

  高校本就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摇篮,教育管理的严谨程度,以及教育质量的优劣,对未来社会的影响都将举足轻重。道理很简单,社会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推波助澜,他们隐身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社会源源不断地创造剩余价值,也为经济腾飞带来更多机遇。而这一切,最初都来自教育的力量,高校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培养科技专业人才的时代重任。因此,高校实行“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模式,回归教育本真,精准定位,只有把教育做得更细、更实,尽可能满足行业需求,最终才能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福音。

  只不过,就当前教育体制而言,各地还在实行统一计划招生,高校自主设定最严苛的惩罚措施,难免和现行法规有所冲突。果然,清退“挂科”学生由于缺乏制度保障,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合乎情理但不合法规,甚至有“越权”的嫌疑。这也难怪,曾经就有学校因为清退学生被起诉而坐上被告席,结果自然免不了判罚。虽然社会舆论对此颇具争议,但毕竟也体现了教育尚显柔弱的一面。如此看来,高校教育管理要真正实现优胜劣汰,恐怕还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在完成相关制度改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全面推广。

  推行“宽进严出”的教育管理模式,不仅是为了满足社会用人的基本需求,也顺应了大多数家长的心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对没有完成规定任务的学生,视情节轻重进行适当惩罚,就算予以降级或清退,大多数家长也表示理解。在家长看来,孩子本身是因为优秀才考上大学的,当他们进入高等学府之后,就不应该只图混个文凭,而是要抱得“真经”方能如愿。相反,如果学校对孩子的自由散漫、不思进取放任不管,对“挂科”现象也屡屡包容,这样不仅会弱化孩子的心智、埋没孩子的闪光点,更不利于孩子毕业后顺利择业,或者能在工作中崭露头角。

  不论出于何种原因,高校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实施严格管教,总会是利大于弊。首先,教育职责决定要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严促学必定符合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当然,学校也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确保他们能自由呼吸,同时,也要适当留给孩子们自醒自励、纠正错误的机会。其次,有利于维护教育的公平公正,推倒那些“学不学都一样”的错误论调。根据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惩戒机制,目的是要让学生时常保持警醒,自我约束不良行为,以便把更多心思和精力融入学习,或者用于对学习有帮助的事情上。

  业精于勤,在获取知识的道路上没有侥幸。从学校角度出发,着眼发展大计,育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逗硬考核,何错之有?然而从法治层面讲,学校的“自选动作”却不能超越行政权限,更是无可厚非。那么,教育既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又要遵循法治精神,如何才能让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在合理归因的基础上,最终还要期待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