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雷钟哲:高考两种模式是对高等教育的纠偏
//www.workercn.cn2014-03-25来源: 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3月23日《西安晚报》)

    所谓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第一种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第二种就是现在的高考,即学术型人才的高考。这种方案,把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彻底地区分开来;让学生从高中开始,就能决定职业的去向。

    好不好呢?应该说,这还是切中了现时高考的脉搏。

    这些年,我国高校规模不断增大,学生人数急剧膨胀。高校把教育当作“产业”,学生把自己看作“产品”,可其顺风顺水苦心经营的结果,却在“产品”适用性上出了问题。换句话说,高校在学生培养方向上,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致使每年走出校门的几百万大学生,不少人像无头苍蝇似的,碰壁于人力资源市场,给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从中高等学校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毕业生总量,约在1700万人,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型才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现实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显示出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失衡。

    实际结果怎么样呢?一是导致学生择校盲从、择业盲目,连带造成了人才的浪费。比如大学生苦读四年,毕业后却从事较为低端的工作。二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回炉”,就像重庆某职业培训学校,两年前在校生400人,其中三成半为本科学历,三成为专科学历,超六成都是“回炉生”。而且类似情况趋于上升,学生甚至还有读过研的。

    不是说大学毕业生不能扫马路,不能从事足浴按摩,不能从事卖肉修车……我这里没有职业高低贵贱的意思。但是,谁也不能就此认为,为低端工作让社会和家庭投入过高的教育成本,就是合情合理的付出,就不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非要这么看问题,我就认为“站着说话不腰疼”。不信,你就去问问那些从事环卫工作的父母,他们掏钱供孩子上学,就是希望孩子接过自己手上的扫帚吗?

    世上五行八作,职业千差万别。“上帝”的高明恰好在于,他不会让所有的人去从事一种相同的工作,人总会有不同的选择,最后达成结构的协调,也成就了和谐的社会。非要违背这个规律,就必然出现上述的悖论。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能看出高考分成两种模式,是一次十分必要的纠偏。

    一个正常的社会,它的人才配置,无论是技术技能型还是学术型,或者其他什么型,都应该符合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各类人才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工资分配,也都应有合理的划定,不能出现极度不公的现象,否则会出现错误导向,不利人才的配置。在这个前提下,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让年轻人在多元化的道路上都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上述就业与用人的突出矛盾,就可望得以解决。整个社会,就能减少巨大的浪费,真正成为一个节约型的社会。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