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许朝军:“背不出课文挨打”为啥六成认同
//www.workercn.cn2014-02-26来源: 沈阳日报
分享到:更多

    女孩背不出课文被外公打,该打不?昨日,来自腾讯大成网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昨晚8时,在参与调查的6000多名网友中,59.66%的网友认为“该打,有些处罚是必须的”,23.56%的网友认为“不该打,还是要尊重孩子”,16.78%的网友则认为“挺纠结,打和不打都理解”。(2月25日《成都商报》)

    孩子背不出课文挨打,估计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几乎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从私塾先生的戒尺,到后来的教鞭等,无不折射出“惩戒教育”的巨大魔影。如果从心理认识的角度分析,对“惩戒教育”赞同的对象,大多是立足于惩戒者与被惩戒对象存在的亲情关系。赞同的其实都是站在实施惩戒者的角色位置上说的,这种认识的基础是实施惩戒的是被惩戒对象的亲人和长辈,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等等。而反对实施“棍棒教育”的对象,则大部分是对教育原则和基础理论有一定的了解或者是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事实上,这些不同的立场和观点,虽然各自都看似有理,但都似欠全面,也都不能科学准确的凸显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的。

    对于青少年学生实施“惩戒教育”,是有必要,这能有效的对其心理和认识产生震动,能让孩子在肢体的痛苦中体会到错误的代价,进而产生上进心。但如果对于那些抗挫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对象而言,则不亚于是摧枯拉朽的毁灭和信心打击。因而,对于“惩戒教育”而言,其自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很显然,如果目的是为了告诫学生明得失、知长短、更全面健康的成长,那么这样的“惩戒教育”是应该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惩罚”而了无诫勉价值,或者仅仅是让其体会到挫折的痛苦和身心折磨,而没有丝毫的引导劝诫功能,这样的“惩教育”不仅容易陷入体罚的窠臼而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刺激伤害,更会成为残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杀手。同时,如果是从引导学生知长短、明得失、耐挫折、再进步的角度去用“惩”而“戒”的教育引导,那么即便是“惩戒教育”其行为也必然是以理性为框架,以善意为基础,以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为为目的的,也断然不会陷入粗暴的“棍棒相向”和“毒辣狠招”。明白了这些,或者实施科学的“惩戒教育”时坚持了善意、关爱呵护、引导教育、以提升学生抗挫能力和实施抗挫教育等原则,“惩戒教育”必将充满教育善意,彰显教育伦理,也自然没有了面临左右为难的困窘与尴尬。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