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佟 彤:警惕“好学生”畸形发展
//www.workercn.cn2014-02-20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恰恰是因为是“好学生”,他们才失去了很多修正自己的机会,一个有缺陷的人性甚至变形的人格,在好成绩的遮掩下渐渐养成了,乃至由人性的“半身不遂”变成“全瘫”。

    “复旦投毒案”终于宣判了。央视紧接着做了一期节目,在林森浩面对记者的镇定交谈中,仍能显示出他面对这个社会时的失能,这一点被专家评价为“人性的缺陷”,这个特点使他好像一个得了半身不遂的人,一边是出众的智力,一边是低弱的情商,甚至低弱到不通法理,而他,就是这样“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今天的,这使他的杀人之过在引人愤怒的同时又多了惋惜。

    能考到复旦的医学硕士,肯定是学校里的好学生,包括他在等待宣判的过程中,仍旧在读人文经典,这个细节更让人惋惜。读书,提高甚至完善自己,已经成了他的生活习惯,而他就是按照这个习惯走过来的,却最终走偏了,这和他的“好学生”经历不无关系。

    俗话说,“一白遮百丑”,学习好就是学生最能遮丑的长处,老师因此会对“好学生”网开一面,这一点,已经被教育上的一个现象概括了,这叫“第十名现象”。

    一项涉及了上千名小学生的调查显示,考试成绩前几名,老师非常喜欢的学生,在高中、大学或参加工作后,并没有保持这种优势,或做出什么突出成就。相反,班里十名左右甚至更靠后的学生,却有着意想不到的巨大潜力,他们往往后来居上,在工作岗位上建树颇丰。原因何在?因为老师,或者我们的教育体制向来对分数高的学生偏爱有加,即便有缺点也会给予迁就,为的就是别让这样的“好学生”失去机会。也就是在这种偏爱中,“好学生”真的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那些缺陷自然不可能主动改进,带着这样的问题走进社会,怎么可能期待有大的作为?

    不独林森浩,还有之前的马加爵,药家鑫,也都曾经是人们眼中的好学生,他们也和林森浩一样,直到杀人的悲剧发生,才被人关注甚至惊讶于他们“好学生”的过往,恰恰是因为是“好学生”,他们才失去了很多修正自己的机会,一个有缺陷的人性甚至变形的人格,在好成绩的遮掩下渐渐养成了,乃至由人性的“半身不遂”变成“全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