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齐 岳:如何破解用工荒
//www.workercn.cn2015-12-15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另一个去处则是积极的:很多工人回到家乡附近就业。以往也许只有深圳才有流水线,现在家边就是富士康。产业转移导致中西部轻工业不断发展,可以大量吸收周边劳动力。在鞋厂、玩具厂不断转移的同时,湖南、陕西、四川等地方的企业享受到了2004年前后东南沿海工厂的幸福情景。重庆富士康要派人到火车站招揽春节回家过年的工人来填补空缺,皖北地方的政府出台税收减免措施帮助本地企业来腾挪加薪空间。供不应求的现象转换时空再次上演,但此时人们不再需要背井离乡。于是,用工荒的现象全国化、全年化,成了平摊在神州各处的难题。

  还有一些人在徘徊。他们从深圳的代工厂回到浏阳,从北京的建筑工地回到沧州,一时间不知道外边还有没有机会,不甘心就在本地找个工作算了,陷入观望。还有相当数量的第二代打工者,跟随父辈漂泊各处城市,受到的教育质量和数量都有欠缺。他们没有乡土记忆,难以回到老家;然而同时缺乏过硬本领和父辈的坚忍耐劳,只能依靠经济景气谋得一份生路。他们会构成明天的劳动力中坚,但今天成为用工荒的助力。他们需要帮助。

  破解之道

  有些事情已经做了,比如通过“单独二孩”等政策逐渐放开生育限制,逐步扭转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这种自然过程,往往需要十数年才能有效果。但有些措施是有力的,比如通过提升机械化水平来降低对高技术人才的依赖。国产机器人在东南沿海打开销路,解决企业用人的燃眉之急。农业机械化和集约化浪潮降低对田间劳动者数量的依赖,可以解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解决技术人才的结构性和地区性紧缺,相对好办一些。

  有些事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来解决。第二代打工者的“触网率”远远高于第一代,由此可以用来击破求职市场上要命的信息不透明问题。有些年轻人不愿意到邻近城市干一份月嫂、糕点师或者服务员的工作,可能仅仅是因为不知道有这么个事,怕买了票过去举目无亲,无处下手。但要是有朋友在微信上喊他们一声,想一阵子可能就出发了。另外,互联网还可以大幅降低职业教育的成本。学挖掘机可能还得去蓝翔,但学个Photoshop在网上找个教程就行。一旦学成,婚纱摄影的后期就能上手,解决影楼的招工问题。第二代打工者人力资源的积累,可以从此开始。

  还有些事必须由政府主导,比如老年民工的养老问题。这些人的衣食住行,首先依赖于他们和他们子女的身份。在户籍制度的切割之下,子女可能仍然在为城市身份而挣扎,并没有太多资源来顾及老人。另外,城市如何善用这些有一定阅历、技能的老人,也至关重要。

  所以用工荒已经不再只是新闻联播中的画面,早已成为大家身边的故事。这是“新常态”下政府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很多家庭所必须要面对的生活新问题。人们老去、散去,未必是坏事。发展中的问题,发展中解决。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