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封寿炎:与雾霾相处,别忽视细微处的行动
//www.workercn.cn2014-02-28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北方地区持续大面积雾霾终于散去。然而,不管主观上多么不情愿,在可见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与雾霾很可能将难以避免“共处”模式。情绪化的抱怨、调侃于事无补,心理上的麻木和习以为常更要不得。事实上,我们不是束手无策,要做的还有很多。

    在历史上,美、英、日等国都发生过严重雾霾天气,它们严谨细致、深入彻底的“缉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只有锁定“元凶”,才能对症下药。如果雾霾的形成是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复杂因素的综合结果,那么其防治就应该制订覆盖多种污染源的一揽子计划。既不能挂一漏万,甚至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又要根据不同污染源的危害程度分清主次、有所侧重,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对于民众普遍关心的雾霾危害性,更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当年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的强化,对于迎战“非典”疫情居功至伟。在民众健康面临严重雾霾挑战之际,是否有必要在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的层面上,开展常规化的观察、监测和跟踪研究?科学的研究工作加上透明的信息披露,既能更有效预防严重危害后果的出现,也能更有效防止谣言传播,避免公众走进误区。同时,要普及应对雾霾的生活常识。雾霾比一般的空气污染更具危害性,但也有一些独特的应对方法。然而,对普通公众而言,除了佩戴口罩,很多人恐怕对防护知识所知甚少。

    雾霾的形成日积月累,要治理甚至清除它也非朝夕之功。应该看到,目前从治理到预警,政府出台了很多举措,环保部甚至首用直升机暗拍企业偷排。但光靠政府还不够,最关键的是要“众志成城”,以人人参与、人人行动来筑就防控雾霾“新的长城”。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不少人在指责他人污染环境时头头是道,但是自己却不愿改变铺张浪费的用电、用车、用餐习惯,甚至对节假日少放点烟花爆竹也认为是对“福利”的剥夺。如果面对雾霾,大家只会坐而论道,不愿触及自身利益,不能从自身做点改变,那么对蓝天白云的呼唤,只怕终究是缘木求鱼。

    雾霾很微小,但微小粉尘的累积,却能造成遮天蔽日的灾害。同理,雾霾防治既需要政府在宏观层面的统筹兼顾,也不能忽略普通民众细微处的点滴行动。只有民众的思想观念、消费习惯、生活方式都有所改变,才能够切实缓解污染源的膨胀,进而促成污染源的萎缩,使雾霾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