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评论库-正文
劳动话题:“医不过二代”的忧思
//www.workercn.cn2013-11-1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不久前,几起医患矛盾沸沸扬扬,甚至让医生接二连三付出生命的代价或者生命受到威胁,不少医生表示寒心于这个职业。更有调查显示,近八成医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继续从医。商人们琢磨着如何让“富二代”顺利接班,个别官员甚至不惜用“萝卜招聘”的方式把自己的孩子塞入“公仆”队伍,而作为本来技术壁垒较高、职业声望和价值都很优异的医生群体,却在想尽办法避免自己的孩子走上从医轨道,不能不让人思量。

    诚然,现行的医生培养制度已不可能存在传统的“子继父业”模式,但从事某一技术行业的人如果希望孩子从事本行业,表示从业者本身对自身行业的认可和尊重。“医不过二代”的背后,暴露的是医生对从业环境的不满。而这种不满正在从医院传导至医学院,最终将导致医疗人才出现缺口,基层医疗资源将更加匮乏,使得百姓看病更加不易,医患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据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毕业的60万医学院学生中,竟有六分之五放弃从医,而与其他职业不同,医生的技术壁垒很强,几乎只能从医学院的学生中培养出来,无法跨专业,也难以自学成才。

    医学院学生往往是考生中考分较高的,经过近20年寒窗苦读,以及长时间的实习培养才能最终坐诊,在大学生中所做的调查显示,读医学显然比一般学科更“苦、累”。在发达国家,医生通常是收入最高的职业之一,所得通常为公务员薪金的两倍到四倍。但在我国,医护人员的薪水却与他们的学历和工作性质不符。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年,我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7185元,而金融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4650元,电力、燃气,供水、采矿等垄断行业就业人员年均工资也都高于5万元。

    收入乏力导致效益不佳的冷门科室医生缺口更大,全国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人,即便是上海,千名儿童也分摊不到一名儿科医生。

    不仅收入不能与职业能力匹配,从业环境也不容乐观。24小时执业,门诊医生一天从早到晚应对几百名病人,北京儿童医院B超医生贾立群是近期媒体报道的先进人物,成绩取得的同时却是25年没吃过午饭,这或许是许多医生从业的真实写照。

    更让人寒心地是,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医生首当其冲地变成夹在院方和患者之间的弱势群体,手无寸铁的救死扶伤者却成了人身安全上的高危职业。

    值得一说的是,医患矛盾,很大程度是因为现行的医疗体制仍有继续完善之处。有关部门应当通过开放民营医院经营范围,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完善医生流动执业机制来提高医生收入,完善转诊制度来化解大医院人满为患、医疗资源配置不科学引起的医患矛盾,而且要继续扩大和完善医疗保险的范围和内涵,破除现今对医生和病人的钳制。

    如果我们对医生从业环境不佳选择沉默,假若有一天,没有年轻人再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荣,矢志于悬壶济世,到那时,我们的健康又该托付给谁。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现有的医疗技术做不到包治百病药到病除,现有的医疗资源也因为本身的匮乏和配置不够科学,并非所有病人都能满意而归。但是,医生的劳动和职业技术给了我们享受生命的机会,也请给予他们最基本的职业尊重。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